新聞標題【民報】【專欄】不分區立委的角色與功能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不分區立委的角色與功能

2019-11-11 09:49
比較有可能取得不分區立委的民眾黨、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選良否,倍受正視。圖/取自台灣民眾黨臉書
比較有可能取得不分區立委的民眾黨、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選良否,倍受正視。圖/取自台灣民眾黨臉書

2020總統、立委選舉逐漸白熱化,除了總統、區域立委之外,全國不分區立委也受到矚目。選黨不選人,在113位立委占了34位,將近三分之一。攸關立法院整體運作,政黨政治的發展。尤其明年元月十一日選舉結果,可能沒有政黨在立法院取得半數以上席位。除非國民黨丶民進黨兩大政黨聯合,否則依據最小獲勝聯盟原則,包括立法院正、副院長,未來立法院議事進行,法律案、預算案審查,人事同意權行使等,執政的行政部門,均需與關鍵性小黨合作。

台灣不是內閣制國家,總統直接民選,行政院長不必立法委員同意。總統所屬政黨在立法院未取得半數,即使未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內閣,政治體制仍然運行。可是此種分離政府狀況較多,例如美國目前狀況,民主黨在眾議院取得多數。類似彈劾總統等政治動作頻仍。美國總統對於參、眾兩院通過的法律案等,有袋中否決及一般否決,前者係法律漏洞,後者總統掌握國會三分之一席次即可(總統送請國會複議的法律案等,國會必須維持三分之二原決議,否則失效)。

分離政府法案難通過

台灣實施的憲法本來參考美國模式,行政院經過總統核可,送回立法院覆決法律案,立法院必須維持三分之二原決議。行政院長接受或辭職,等同立法院對於行政院長行使不信任權。憲法增修條文改為行政院對於立法院通過法律案,送請立法院複議,立法院維持二分之一原決議,仍然生效。只是行政院長不必選擇辭職。2000-2008民進黨在行政部門主政,泛藍(國民黨、親民黨)在立法院超過半數。形成政治學所稱分離政府,許多重要法律案無法通過。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復議,只有一件,因為泛藍立委支持而通過。

不分區立委由政黨提名,經政黨撤銷黨籍,即失去立委資格,另由黨員遞補。係忠誠執行政黨意志的國會議員。台灣區域立委選採取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有利於兩大政黨,不利於小黨。2008實施以來,小黨未曾在區域立委獲得席次。不分區立委從以前依各政黨在區域立委選舉的得票比例(門檻百分之五)分配席次。現在改為選民直接投票給政黨,再依比例分配席次。門檻不變,百分之五。政黨補助,門檻百分之三點五,不分區立委分配門檻較高,避免國會小黨林立。通過門檻的政黨,起碼兩席立委,三席即可組成政團,分配經費,參與政黨協商。實施十二年,只有三個小黨(親民黨、時代力量、台灣圑結聯盟)取得立法院席次。

小黨不分區立委人選格外重要

通過門檻的政黨另一權力,可以逕行提名總統候選人,不必連署。在主要政黨取得立法院半數以上,小黨的政治影響力式微,如果明年立法院狀況不同,小黨角色愈形重要。而且小黨的立委以不分區立委為主,人選格外重要。比較有可能取得不分區立委的民眾黨、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選良否,倍受正視,不言而喻。國民、民進兩黨為了不分區立委提名,由於僧多粥少,均話題不斷。與區域立委比較,不分區立委不必直接面對選舉考驗,各政黨更加小心謹慎。人選影響政黨形象、選舉,也對於未來政黨在國會運作,扮演重要角色。

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法定職權相同,問政能力均不可或缺。可是各政黨提名不分區立委,考慮因素不一,代表性、專業性、問政能力、政治利益分配等。明年立委選舉的特殊性,不分區立委的角色與功能十分重要,尤其小黨及第三勢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