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格爾尼卡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格爾尼卡

2017-05-30 11:10
畢卡索巨幅壁畫《格爾尼卡》是對法西斯殺戮浩劫的沉痛指控。圖/Wiki, Papamanila, CC BY-SA 3.0
畢卡索巨幅壁畫《格爾尼卡》是對法西斯殺戮浩劫的沉痛指控。圖/Wiki, Papamanila, CC BY-SA 3.0

日安 巴黎
日安 畢卡索
小餐館裡
他 好整以暇
享用餐盤中的魚
留下完整的骨架
沒有人見怪 倒是
身處異鄉
內戰隨時勾起
他對祖國鬱卒的懷想

黎明前 他夢見
一排戴著納粹臂章
人立而行的烏鴉
雄赳赳地
巡防佔領的每條街巷
經過廣場紀念碑
踢正步
嘎嘎地 唱軍歌
天色臨近灰暗
隱含不祥之兆
行人急忙走避
夢魘迅從潛意識竄出 

無從預知
夢魘 撲向
——格爾尼卡
一個不設防的小鎮
經不起納粹致命轟炸
房舍夷為平地
廣場血肉橫飛
大火延燒三天
突來浩劫 死傷狼藉
烏鴉在枝頭盤旋聒噪
小鎮陽光黯然失色
平民百姓何其無辜
竟成內戰無端祭品
唯有法朗哥暗自竊喜
他領導右翼法西斯叛軍
結盟投入德義軸心陣營
處心積慮顛覆左翼共和政府

轟炸
猶如 瘟疫
總猝不及防
奪走無價生命
令人無言以對
胸臆間的鄙視
燃起天殺的怒火
他建構巨幅壁畫
以劇力萬鈞的意象
勾勒這幕悲劇:
——扭曲分割的人畜
——垂死半跪的戰馬
——火舌竄起的房子
——悲痛喪子的母親
——猙獰殘暴的牛首
——黑暗中一盞透光的煤油燈
鋪陳一則哀哀無告的戰火浮生寓言

戰後
法朗哥成立極權政府
他選擇 自我流放
形塑一種辯證的疏離情境
以之 積蓄
對鐵腕統治的批判能量
當故土變色
家園被阻隔
飄零的感傷
有如低廻吟唱的輓歌
卻也是自我覺醒的號角
啊 格爾尼卡
每一塊豎立的墓碑
每一個亡靈的吶喊
莫不使蒙羞的史頁顫慄

癱瘓的廣場
重現人潮麕集
鴿群踱步
等候觀光客餵食
戰火的創痛
已隨歲月止息
獨裁者無所遁逃
史冊已經蓋棺論定
啊 格爾尼卡
不要為明天憂慮
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
當夜幕低垂
請安息吧 永垂不朽的小鎮

附註:
1.格爾尼卡(Guernica)為西班牙北部山區巴斯克省的一個古老小鎮。1937年4月26日,被法朗哥將軍(General Franco)聯盟的納粹轟炸機隊全面摧毀。
2.轟炸後,畢卡索義憤填膺,決定就此事件作為控訴戰爭罪行的題材,同時接受西班牙共和政府委託,將此一巨構作為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西班牙館的裝置壁畫,藉供世人憑弔。
3.「不要為明天憂慮」二句,典出馬竇福音(馬太福音)《6:34》:「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