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決定在2017年調漲最低工資7.3%,將有3百萬勞工受惠。韓國自從大統領(總統)盧武鉉2003年開始基本薪資大幅上漲,盧武鉉5年期間調升65.7%,接手的李明博2008到2013年調升28.9%,現任大統領朴槿惠2014年上任4年來,也已經調升24.1%。「勞、資、官」三方不是嘴巴說調升就調升,關係到『錢』的問題及『實力』的問題,筆者認為全方位的國力提升才是最為關鍵。
韓國在2003年的基本時薪為2275韓圜(約合新台幣69元),經過14年後,2017年基本薪資翻3倍;台灣在2007年大約落後韓國最低時薪新台幣10元,經過10年後,基本時薪已經差距2倍之多。台灣從四小龍的優等生節節敗退到被秉除在外,其原因除了國際經濟因素之外,大都是國內政治鬥爭的結果。我們也不必長別人之威風而滅自己之志氣,我們有光榮的過去就有能力重返榮耀,端看一個國家的人民與政府有沒有反省的能力!
在1980年代以前台灣的各方面都是南韓羨慕的對象,只要台灣有好的政策或成功的案例,南韓就派員學習或假借交流的方式,偷偷把我們的精華學回韓國用,包括文化、財經、稅務、外貿…等等;反觀台灣稍有一點點成就則自滿,當別人在後面慢慢迎頭趕上時,還不自知朝野仍鬥爭不停,歷史早有明訓,只是忘了歷史的教訓。
南韓在1980年代追求成長的同時,外債急增,許多人引以為憂,然而南韓經濟仍持續擴張,1988年主辦奧運更將南韓聲望推至高峰,惟過多的外債終究引來災難,1997年冬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南韓,南韓媒體以「國家破產」形容風聲鶴唳的慘狀,喚醒了南韓的愛國心,全體上下捐錢出力,大多數婦女捐出黃金首飾救國,並追討貪官污吏不當利益,這些新聞歷歷在目,恍如昨日。1980年代「光州 518 抗暴事件」韓國人對歷史的反省和實踐;韓國政府高度重視本國文學、文化之輸出,並在翻譯、出版、推廣、培植、挹注各產業鏈之間有良好的銜接與積極的作為。
經過歲月的淬鍊韓國文學、文化產業之興盛尤以電視、電影風迷亞洲取代日本,形成一股『韓流』,今日之南韓敢在2017年最低薪資調升到41K,其實他們並非嘴巴說說而已,因為他們的政府有決心帶領南韓走向先進國家,而資方各企家有征服世界之雄心,至於勞方會不會成為貪而無厭的民粹?值得我們全體上下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