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才跨國流動大勢所趨,不宜妄自菲薄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才跨國流動大勢所趨,不宜妄自菲薄

 2018-05-25 17:25
學生跨國求學已是大勢所趨,我們不需過度妄自菲薄。不過,面對中國來勢洶洶搶學生,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加強競爭力與國際化。
學生跨國求學已是大勢所趨,我們不需過度妄自菲薄。不過,面對中國來勢洶洶搶學生,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加強競爭力與國際化。

人才跨國流動已是世界趨勢,面對國內高中生出國求學,我們是要自嘆自艾的唱衰自己,還是正向的迎向國際化,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

中國從2010年開放我國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其大學,初設門檻「頂標」,即學測成績前12.5%高中生,隔年降至「前標」(前25%),去年10月起更將門檻降到「均標」,讓一半學生可申請中國名校。

面對國際化與全球化,加上對岸帶有政治目的的拉攏,不可諱言的,近年來高中生出國讀大學確有大幅增加的趨勢,而今年國內明星高中申請對岸大學人數倍增,更成為熱門話題,甚至有人誇大其詞的形容「高教崩盤危機」、資優人才都到對岸去了,一時之間好像台灣的高等教育完蛋了!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統計,大専校院境外學生在台留學研習人數,從2010年的4萬5413人到2017年已成長至11萬7970人,顯示不只國內高中生出國就學人數增加,到台灣求學研習的學生數也持續增加。再根據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 )的研究,外國學生入讀美國高中的人數,年年大幅增長,過去十多年來(2004年到2016年),國際學生在美國取得高中學位的人數增為三倍多,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更有甚者,近三年中國學生入讀美國高中的人數,年年大幅增長,增幅達48%。

現在學生、家長的眼光與過去不同,從這些數據可知,學生跨國求學已是大勢所趨,我們不需過度妄自菲薄。至於中國降低台灣學生入學門檻為「均標」,亦即學測成績前50%的學生,更犯不著誇大為資優人才流失。對於明星高中生申請到中國讀書,乍看之下,申請人數比例激增,但就整體明星高中而言仍屬少數。

相較於中國威權統治,政府可管控人民出國旅遊、求學,台灣則是民主自由的國家,無法阻擋學生到國外求學,但也如此,台灣擁有比中國多元民主的學習環境,學風自由,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不過,面對中國來勢洶洶搶學生,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提升高教水準,加強競爭力與國際化,向世界求才,才能因應人才的國際化競爭。


本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