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由「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與「透南風工作室」三方合作書寫而成。
過去對於後勁已有許多學術著作的書寫,包括對反五輕運動的反省分析,或是介紹當地的建築人文特色。然而,學術性的著作不易閱讀,有些研究調查甚至是為壓迫者說話。
面對有行政權的國家機器,以及擁有龐大資本的石化業,期望藉此三方合作的書寫,傳達後勁人在這近三十年「堅持」行動背後真切的心念與韌性,也期待台灣人民能勇敢堅持。
《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購書網址連結如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323
書摘》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
他們說半屏山上曾經有一頭會預報氣象的老山羌;
他們說從前的後勁溪真的可以摸蜊仔兼洗褲;
曾經依山傍水美好的後勁社,因著中油輕油裂解廠的設置,全改變了模樣⋯
中油1968年在後勁設置第一座輕油裂解廠(簡稱「一輕」),1975年設置二輕,隨著油廠運作生產各種油料及石化原料,後勁地區的污染噩夢也正式的展開,煉油廠日日夜夜轟隆隆的噪音讓孩子們半夜不得安眠,後勁的一切都蒙上了厚黑的油污,1983年5月,居民陳蘇罔渡老婆婆在自家三合院點蚊香竟然引發油氣爆炸而身受重傷!這樣嚴重的污染問題,致使政府在1987年6月宣布要再興建第五座輕油裂解廠時,後勁人長期以來所累積的新仇加舊恨開始風起雲湧,終於在當年7月爆發台灣環保與社會運動中最著名的「後勁反五輕」運動。
這一反,讓後勁人堅持展開了長達三年日夜不歇的圍廠抗爭,有人不惜為此拋下事業、割捨情愛,甚至神明也數次連續「立筊」示意反五輕,創下至今台灣仍無人能打破的最長抗爭紀錄,其鋼鐵般的意志,讓即使是宋江陣的兵器,也成為後勁人與軍警對決的利器。
1990年5月,後勁舉行全國第一次公投—五輕公投,有60.8%居民表達反對興建的立場,然而同年9月,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挾優勢警力戒護宣佈五輕開工,在強大的國家機器壓力之下,後勁居民接受回饋基金以及25年後遷廠等建廠條件,自1994年開始,五輕正式開始運作。
此後,後勁人隨著政府與中油遷廠的承諾,看似靜默等待了25年,然而這樣的靜默其實是壓抑著滿腔熱血與期盼的靜默。在後勁夜市邊,高高的豎立著一大塊醒目亮眼的 LED 大看板,看板上的阿拉伯數字每天都在倒數計時,提醒著往來的車輛與行人:中油遷廠的日子就快來臨;在整個後勁社區的道路兩旁遍佈寫著「中油104年遷廠 / 堅決政府落實」紅綠色相間的旗幟,這些旗幟只要破舊了,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馬上就會派員更換,從這樣展現在實際形式上的宣示作法,我們很容易就感受到後勁人其實從來沒有靜默。
他們說,中油一定要遷,我這世人若無看到中油遷離開後勁,我不願死!
他們說,不用擔心我的身體,你看我的小孫女這麼可愛,我答應她們在中油遷廠之後,要帶她們去坐在廠區的草坪上,一起看半屏山上的星星!
2015年12月正是政府與中油兌現遷廠承諾的期限,後勁人近30年來堅持著一貫的理想值得肅然起敬,反五輕運動不只是後勁居民抵抗石化污染的故事,更是台灣人民為了守護環境,槓上主流經濟發展的經典案例。《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一書的出版,正是為了紀錄這些年來反五輕運動的始末,與書寫後勁居民為著守護家園打拼的動人故事,更也是後勁人對於故鄉記憶的回顧。
2015年12月31日中油高雄煉油廠關廠,25年的等待已將抵達終點,但為何說這是「未竟之路」?!
因為後勁人期盼的,是高雄煉油廠不只遷廠,而是確定完全關閉;後勁人期盼的,是這塊全國最大的污染廠址未來成為高雄之肺;這是後勁反五輕未竟的最後一哩路,盼您一起同行。
回顧這28年來長達將近三代人的艱辛抗爭,令人百感交集,真的是抗戰勝利得來不易。圖為28年前後勁居民北上抗議,將經濟部團團圍住的歷史畫面。(原載於民報《反五輕28年抗戰勝利 高雄煉油廠今晚熄燈關廠》一文/邱萬興提供)

後勁反五輕居民與團體元旦前往中油檢查油槽。(照片/李根政臉書)
《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購書網址連結如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323
【延伸閱讀】
反五輕28年抗戰勝利 高雄煉油廠今晚熄燈關廠
反五輕未竟之路!專訪李根政:盼進入國會成為關鍵少數
後勁反五輕還沒「終結」?郝伯伯「該出來講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