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中國限縮遊客制台失敗 德國之聲歸因來台旅客多元且購買力增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中國限縮遊客制台失敗 德國之聲歸因來台旅客多元且購買力增加

 2017-02-21 11:12
中國利用限縮觀光客來台策略想要影響台灣經濟,但這樣的政策並未奏效,德國之聲認為,除了觀光客來源更多元,來自日韓新加坡旅客購買力更強,興趣也更廣泛。(圖為故宮博物院中國觀光客,圖/郭文宏)
中國利用限縮觀光客來台策略想要影響台灣經濟,但這樣的政策並未奏效,德國之聲認為,除了觀光客來源更多元,來自日韓新加坡旅客購買力更強,興趣也更廣泛。(圖為故宮博物院中國觀光客,圖/郭文宏)

中國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展開一系列限縮觀光客來台政策,導致中客來台人數驟降,《德國之聲》認為,2016年台灣旅遊業仍舊生意興隆,顯然這項政策似乎並不成功。報導分析認為,中國限縮遊客企圖制裁台灣的政策之所以失敗,除了過去被忽視的東南亞國加家旅客開始受到重視,另一個原因還在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的旅客興趣更為多元,且購買力更強所致。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日以「台灣:沒有大陸客,旅遊也有春天」為題,報導台灣在中國觀光客驟減之後,仍舊沒有被擊倒,反而因為其他幾個國家旅客人數大幅成長,讓旅遊人數還創新高。

報導指出,中國政府無懼於在觀光地區到處可見的法輪功成員,透過每個旅行團中安插有「黨的監督人」,來對旅行團加以監視的方式,還是對台灣敞開赴台旅遊大門,目的在於認為透過此一途徑,可以加強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而對中國友好的前政府也樂於藉此讓旅遊業為國民創造收入,更展現雙方新的關係和緩政策。

然而大選過後,因台灣公民不願政府與中國關係過於親近而選擇換政府,在新當選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因不願明確承認「一中」,中國便從許多方面拴緊螺絲,並在國際舞台上封鎖台灣,派遣航母穿越台灣海峽等等,特別是中國旅行團數量大幅減少,儘管中國官方否認,但眾所皆知,中國當局決定著前往台灣的遊客人數,中國決定以此對台灣新政府施加壓力。

然而台灣旅遊業的旅遊人數資料卻帶來好消息,2016年前往台灣旅遊人數仍超過1060萬,比前一年增加2.4%。報導分析旅客成長的原因在於來自其它亞洲國家的遊客明顯增加,且成長比例大於中國旅客的下降。

報導指出,這樣的發展符合蔡英文總統提出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與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連結的主張,昔日被忽略的越南、泰國、印尼等等,如今都被台灣政府視為崛起的新興市場。

《德國之聲》認為另一個原因在於,相對近年令人不敢恭維的,搭著大巴士蜂擁而至的中國人,來自日本、韓國或者新加坡的遊客,購買更強且興趣更加廣泛。報導引述長期調查台灣與中國旅行交易的民族學家羅文(Ian Rowen)看法認為,一些主要接待中國旅客的旅遊公司現在也抱怨接待中國旅行團得不償失,但從整體經濟看來,損失還沒超過極限。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