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際名人論壇」麥考斯基應邀來台分享成功的經驗,他廿九歲成立TOMS,以鞋子為起點,將奉獻精神融入企業經營,每賣一雙鞋、就捐一雙鞋,至今捐出三千五百萬雙,被譽為TOMS奇蹟。如此奇蹟還繼續蔓延,發展出眼鏡、咖啡、包包等產品,沿用「賣一捐一」模式,分別改善第三世界國家視力、淨水、生產環境等問題。
「TOMS能成功,是因為人們受金融海嘯衝擊後,需要正面的企業範例。」麥考斯基指出,2006年創TOMS後,不久就遇上全球經濟衰退,但奇妙的是,在一片企業哀號中,TOMS一枝獨秀。麥考斯基認為,這是因人們從金融海嘯體會到資本主義只求營利的問題,慷慨賣一捐一的TOMS,補足人們心中空洞,體會到企業也能給予正面經驗,就此屹立不搖。
未來計畫每年創造一個「賣一捐一」新產品,麥考斯基說,從最早的TOMS鞋、眼鏡、咖啡到剛進行兩個月的TOMS包,他一直擁有超強團隊,像計畫改善第三世界婦女生孕環境的TOMS包,來自零售商建議,他去年去海地目睹當地婦女生孕環境惡劣,才決定「買包就捐生育設備包」的模式。
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指出,年輕社企家不但要有台灣企業家的踏實,更要學美國創業家,心中有改變世界的理想;社會企業不是慈善,要創造消費者需要的東西,對消費者需求的謙卑、敬畏是重要的事;李開復說,社企家要去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永續經營,達成改善社會的理念,若認為在做很神聖的事,有不屑於賺錢的心態,是很不理想的。筆者認為李開復說的很有道理,俗話說:「要救人必先學會救人的技巧!」台語一句俚語「先顧肚子(能吃飽之意),再顧佛祖!」
企業社會責任(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一種道德或意識形態理論,主要討論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機構及個人是否有責任對社會作出貢獻。
最近台灣「舊鞋.救命」活動發起人楊右任,毫無經驗的他,一開始手忙腳亂,後來他和教會的朋友馬不停蹄地整理各地來的舊鞋,把第一批約一萬五千雙鞋子、七千公斤的衣服塞滿一整個貨櫃,去年九月送抵肯亞。到了第二次募集,楊右任學會規畫與組織策略,和有志一同的夥伴們設計了網路公益平台,系統化地管理募集活動,並且徵召志工和賣鉛筆募款,迄今已號召了五千多名志工,募到二十萬雙鞋,更吸引導演周文欽拍紀錄片。
在非洲傳教的加拿大籍岳父來台灣探視,與楊右任分享當地狀況:「肯亞很多人沒鞋穿,光著腳踩在泥土,沙蚤容易從足底鑽入人體,輕則造成雙腳潰爛,重則致命。」楊右任頓生憐憫。在部落格貼了一張海報,發起「舊鞋.救命」活動,起心動念很單純,就是看到一張肯亞孩子為沙蚤病(一種侵入人體皮膚的寄生蟲疾病,會出現紅腫並發黑潰爛),為貧民募舊鞋,網路瘋狂轉載,數天募到八萬雙、九萬雙鞋子,讓他驚嚇不已:「沒想到網路力量如此大。」
但當他親身到了肯亞的貧民窟,目睹吃不飽的民眾因收到舊鞋、舊衣,開心得又笑又跳,那一刻他深受感動;「讓我們的生命,成為別人的祝福。」原來自己很小的付出,也能成為別人生命裡的祝福,驅使他願意做下去,「舊鞋.救命」在全台繼續開展,台灣人的善心,換來的是肯亞人免於疾病的安心,及贏得友誼。
「每個人都有能力讓這個世界變好一點,每個人都是別人的貴人,看你願不願意!」佛教常說一句話「你的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行善不能等,好人就缺你一個,大家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