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時代力量」的下一步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時代力量」的下一步

 2016-01-23 10:51

2016年台灣立委選舉,登記參選區域、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以及不分區及僑選立委4種選舉中,扣除在第8屆立法院中占有立委席次的5個政黨(國民黨、民進黨、台聯、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還有23個小黨派出候選人爭取進入國會,區域和不分區立委的登記人數都高過前2屆,在數量上固然呈現百花齊放之姿。然而選舉結果,除了中國國民黨(35席)、民進黨(68席)傳統兩大黨主客易位外,新生的時代力量擁有3席區域加2席不分區共5席、親民黨3席,無黨團結聯盟與無黨籍各1席,但無黨籍的趙正宇宣布加入民進黨黨團運作下,等於民進黨有69席。綜觀2016年以後局勢,僅1席的無黨團結聯盟難有影響力,台聯、綠黨、社民黨、民國黨…等則艱苦地面臨崩壞危機。總的來說,未來除了藍綠兩黨外,最值得矚目的當推第二大在野黨的時代力量。

就結果論,時代力量以74萬4,315票、得票率6.11%,跨越5%門檻。但其實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據聞民進黨選前內部民調顯示,時代力量有得票率10%左右實力。民進黨的政黨票快速往第三勢力、尤其是時代力量移動,令民進黨備受威脅。至於選舉結果,時代力量表現不如預估,主要基於以下2個原因。其一為民進黨的刻意壓制。析言之,由於選前預估時代力量會壓縮民進黨不分區席次,因此民進黨到選前最後幾週,選戰主軸並非總統,而是國會。尤其是聚焦於不分區席次。檢視蔡英文選前2週發言集中論述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優越性。選舉經驗豐富的民進黨全面喊出「不分票」、「不配票」,「危急牌」、「搶救牌」、「集中選票牌」紛紛出爐。由於時代力量在區域選區受民進黨大力輔選協助,攜手合作之餘很難就這點跟民進黨正面交鋒激辯,頗為尷尬。

至於另一個壓低時代力量票數的意外因素,則是周子瑜事件。就在選前一天,周子瑜道歉視頻如病毒般地於媒體、網路四處傳遞,震撼台灣人心。包括中國國民黨自己都認為這個事件是影響中國國民黨表現如此悽慘的原因,但這個分析並不精準。就算沒有周子瑜事件,中國國民黨大敗早已註定。該事件真正影響,在於成功催出一股新的投票熱潮。根據《TVBS》2016年1月20日發布的民調指出,有17%的民眾是在選前一週才決定要去投票,該民調追問這些民眾發現,有23%的人表示是因周子瑜事件才決定出來投票,由於換算後約占所有投票民眾的4%,等同該事件催出了50萬票。這50萬票乃憤怒韓國欺負台灣藝人,而欺負原因,又可歸咎中國當局。在氣憤下意外發揮團結泛綠陣營效果,將泛綠、中間陣營的選票從台聯、綠社盟、及時代力量手中再度回流至老牌的民進黨。換言之,倘若沒有周子瑜事件,時代力量恐怕會有更多的政黨票支持。

從今年起,時代力量連續4年每年可獲得3,700萬元的政黨補助款。回顧本次選舉,時代力量具有個人特色的候選人以及傳媒空戰上優勢,都是勝選關鍵,但是若無民進黨資源與聯合競選策略作為街巷陣地戰,只怕也難以成功。新竹市民進黨柯建銘與時代力量邱顯智一戰,足以凸顯抽離民進黨基層組織奧援的時代力量,依然脆弱。

面對2018年地方大選,時代力量的下一步,料想將會發展地方草根著手,積極建構組織、努力挖掘人才。在地方議員依舊採取大選區複數席次下,倘若經營得宜,料想能取得相當議員席次。這樣吸引年輕目光、蓬勃發展下去的時代力量,不僅排擠中國國民黨生存空間,由於吸引對象與民進黨路線貼近相近,對民進黨也是個競爭對手,雙方關係既合作又競爭,未來發展值得密切觀察。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