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在戰爭中親人被屠殺 你要悲傷下去還是要更勇敢?(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在戰爭中親人被屠殺 你要悲傷下去還是要更勇敢?(一)

--從烏克蘭戰爭看沒有任何人能取代你的實存主義

2022-04-23 15:00
俄軍入侵烏克蘭,在基輔近郊的布查鎮(Bucha)發現平民裝束者曝屍街頭,這些被害者的屍體身上全都佈滿傷痕與彈孔甚至屍體不全,女性屍體更有些是衣衫不整,俄羅斯因此被各國抨擊。圖/取自維基百科
俄軍入侵烏克蘭,在基輔近郊的布查鎮(Bucha)發現平民裝束者曝屍街頭,這些被害者的屍體身上全都佈滿傷痕與彈孔甚至屍體不全,女性屍體更有些是衣衫不整,俄羅斯因此被各國抨擊。圖/取自維基百科

烏克蘭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年紀在90歲左右的人還能稍微知道以外,大部分的現代人已經很習慣於沒有戰爭的生活,所以對當時的人的心態與所產生的思想,我們可能很難用自己的經驗去理解當時的狀況。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把猶太人關進集中營,然後用瓦斯以及各種方法毒殺猶太人,大概人們現在只能夠透過電影與影片等等去感受那種驚慌、恐怖、無奈的痛苦。

可是普丁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因為社群網路的發達,很多人在網路上看見了俄國軍人如何屠殺烏克蘭人、如何亂丟詭雷、種種在二戰中所出現的暴行又再次出現於烏克蘭、再次出現於人們的眼前,而更可怕的是,普丁為了讓澤倫斯基投降,就有可能使用核武,使廣島原爆再現。

其實,在烏克蘭所出現的影像,對於我而言,並不是很遠的事,因為我從小就聽到二戰之後的雙親與家族所講述的許多慘無人道的痛苦。去日本求學後,讀了一些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學的書,才看到:當時,同盟國要如何以康德的想法(亦即把所有國家變成一個同盟,同盟國彼此之間如果發生戰爭時,就當做內部事務來處理,而不會使不同的同盟間國家彼此大戰)來建立聯合國,使安理會如何能保持世界和平,並要如何建立國際通貨基金(IMF)與關稅暨貿易一般協議(General Agreement of Tariffs and Trade)來使資本主意的發展不會爆發成國家間的衝突。

原本大家以為蘇聯瓦解後,全球化將使各國努力於各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世界經濟的成長,但是到了烏克蘭被侵略之後,大家才知道,沒有真正的民主化與自由化,全球化將只會是曇花一現的現象。再下來的世界,大家都知道普丁與習近平這兩個讀者將成為擾亂這個世界一段期間的禍首,雖然與這兩個人對抗的民主自由勢力也不是省油的燈,但這就攪亂了世界的經濟秩序,在過來多年,這種對抗一定會或快或慢的影響大家的生活。

或許在這個時間,我們可以透過對於一個哲學家的思想的介紹,讓大家知道他是如何在極端恐怖的痛苦當中,發展出自己的思想,而這個思想對於那個時代,隨時可能會面臨死亡的人來說,卻是大家所急切需要的思想。這個思想,國內許多哲學系的老師將之翻為為「存在主義」,但是作者認為翻成日本人所使用的譯語「實存主義」是比較適當的。

為何要稱為實存主義?

實存主義的哲學,基本上我們可以認為是將人當作實存(Existenz,亦即實際存在)加以掌握的哲學。

所謂實存就是現實上是在這裏存在著,這種存在是與本質存在互相對立的。本質(essence)的存在是指各個事物所共通的,例如各個桌子都一樣具有桌子這樣共同的性質。

本來,人以外的現實存在者,例如這個桌子、那個桌子其實也是實存,但是在這一些東西上面,本質的存在,我們可以說是具有其優位性的,因為桌子如果壞掉了,我們可以用其他有相同本質的桌子來代替使用,因此,這個桌子所具有的實存性格就並不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無論怎麼說,我們都無法將人當做「本質的存在」而加以掌握。其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個人都是獨特的個人,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別人的代替去做出其他每一個個人所具有的特殊性。當然,人只要是被稱作人的話,那人也是都存在著「人」這種本質的存在,但是像這種「人」是完全抽象的概念,我們無法經由這樣的本質存在去掌握每一個人所具有的具體性,例如說張正修是人,但是張正修跟陳永興不會是相同的人。

在實存主義的哲學裏,所謂的實存就意味著人,像這樣子把人當作實存加以掌握,這正是時存主義的特色。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講存在的時候,我們會時常是在說:本質的存在,例如桌子,而當桌子壞掉的時候,找另一個存在=桌子就可以取代原來的桌子,但是任何人都是無法取代的,所以我們稱之為實存,以便使人與本質存在區隔開來。


圖說:實存主義倡導人雅斯培,為德國哲學家和精神病學者。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提倡人雅斯培的生平

德國有一位哲學家叫做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他雖然很早就對哲學保持著興趣與關心,但他在大學時是唸法律的,至1901年,他轉向醫學,1909年他從醫學系畢業後,在海德堡的精神醫院當醫生,1913年,他在海德堡大學教精神醫學,此後就沒有再回到臨床。他的處女作是《精神病理學總論》。

他從精神醫學轉到哲學是在1921年到1937年,在海德堡大學擔當哲學教授時。在這個時代,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也受教於他。納粹抬頭以後,他的太太是猶太人,他反抗納粹而被迫離開大學。納粹要將其太太送到集中營,他們兩人就據守在家裡,徹底去阻止、抵抗。到了大戰末期,他們夫婦決定被一起送進集中營,於是他們被追到除了自殺以外,已無路可走,但就在1945年3月30日,美軍佔領了雅斯培所住的海德堡,因此他們夫妻就免於被移送至集中營。

亞斯培以他的戰爭體驗為基礎寫了非常多的政治哲學著作,在東西冷戰的時候,他就用他自己發明的概念「界限狀況」來掌握當時兩大陣營無計可施的狀況,並把政治對話掌握為「交往」,而他就展開他的積極活動。他是「實存主義」的提倡人。(待續)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