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台灣史,就是一部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史。一個人的完整人格、自我認同,並非隨著呱呱墜地自然降生,而是歷經一番成長的試煉,才能知道自己是誰、前途何在。同理,一個國家的完整國格、國民的自我認同,也不是來自上天賦予,而是走過顛簸跌宕的啟蒙與辯證之路,忍受外來的摧折與阻撓,才能在茫茫大地之上,挺身向世人宣告:這是我的國家,我要決定我的未來。
台灣島上百萬年前即有人蹤,但台灣人國家意識的萌發,始於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今年正好也是甲午年,台灣人歷經兩甲子、一百二十年的追尋,已經找到自己,知道自己的國家是什麼、不是什麼,這是中國國台辦官員日前聲稱「台灣前途應由全體中國人民決定」,立即引來台灣人民強烈反彈的主因。
台灣的原住民、大部分外來移民,千百年來都知道,像台灣這樣距離最近陸地至少數百公里,氣候溫暖潮濕、物種豐富繁盛的島嶼,就是應該自成生活體系,打造自己的美麗國度,然而台灣人一直受到來自中國、出於忌妒的牽扯,不是要台灣繼續淪為中國附庸,就是不准你開創新生活。
一八九五年,當中國大臣李鴻章於日本下關春帆樓,砰的一聲,在《日清媾和條約》上蓋下大印,那聲響一路傳遞到千里之外的台灣,將台灣人震醒——台灣前途,如果繼續讓中國人攬在手中,下場就是如此淒慘。
台灣人的祖先大部分來自中國,於是台灣人建立自我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切斷與中國的心理連結。台灣人在日治五十年期間,對中國的懷舊情感日益淡薄,然而在理智上也不願依附殖民政府,可說宛如青少年,陷入了自我認同混淆與探索的階段。
再一次的成長之痛,來自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到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占領台灣之間的幾年。法理上,《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還有日本的《降書》,不是欠缺正式條約格局,就是沒有明講日本將要把台灣歸還中國,台灣人等於成了國際孤兒;政治上,一九四七年,台灣爆發了二二八大屠殺,讓台灣人對中國的幻想瞬間消散。於是台獨運動在那時躍上檯面,台灣人第一次清楚意識,台灣人要終結被他人決定前途的命運,唯有建立自己的國家。
國民黨占領台灣以後,雖然強力壓制台灣意識,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在豐厚的土地感情裡滋養茁壯,終於從密接的石板底下奮力竄生萌芽。台灣近幾十年的民主運動,與台灣人國家意識齊頭並進,因為中國與獨裁是兩面一體的惡霸,台灣必須一次擺脫。
近二十年來台灣的政黨輪替與本土化運動,讓台灣人的自我追尋開花結果,台灣人的國家意識,一代比一代清楚堅實,對於中國的進逼感到不安,對於國民黨政府的大中國幻想,敢予以當頭棒喝。
台灣親中媒體最近民調顯示,自認是不是中國人的比例,正反首次打平,這是在沒有「自認是台灣人」的替代選項下呈現的數字,意義非凡。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國家意識,即使在2008年國民黨政府再度執政後,依舊邁開大步,昂揚前進,這是國民黨政府不得不跟著喊出「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共同決定」的主因。
然而台灣人的自我追尋還剩最後一哩路,因為大中國幽靈還持續盤據在台灣上空,台灣人必須在2016年選出一個台灣意識堅如鑽石的總統,才能讓中國認清: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對於台灣前途,中國人沒有置喙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