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基生,1916年出生於日治時代高雄旗山。吳家為地方望族,其祖父吳萬順擔任當時蕃薯寮街(今之旗山)的保正,其父親吳見立擔任旗山街區總代及旗山信用組合的組合長,在旗山鎮中山路吳家巴洛克式樓房是二進二包的漂亮建築自成社區型的庭院聚落,還有旗山基督教長老會的禮拜堂,都是吳見立親自監工興建完成,紅瓦磚結構的百年老厝是旗山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吳基生和吳基福(1916〜1985)是孿生兄弟,哥哥吳基福是南台灣有名的眼科醫師,在高雄市開設吳基福眼科醫院,曾任立法委員及高雄市醫師公會、台灣省醫師公會理事長,又曾創辦《台灣時報》和《遠東時報》,在立法院推動《醫師法》、《器官移植法》、《優生保健法》……等著名法案,是對台灣醫療發展及社會公益有卓越貢獻的醫界人物。吳基生和吳基福小時候就是虔誠的基督徒,也都被送往日本就讀同志社中學,吳基福後來讀日本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而吳基生則是就讀東京齒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吳基生跟隨哥哥吳基福的腳步,在1953年接任高雄縣立旗山醫院院長(該院1949年創立,吳基福是首任院長),他任內積極爭取美援、擴建院舍、充實設備,並於1957年將該院改制為「省立高雄醫院旗山分院」,之後於1961年升格為「省立旗山醫院」,肩負高雄旗山、美濃、內門、杉林、甲仙、六龜、那瑪夏、桃源、茂林等九區之醫療任務,是區內唯一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的地區醫院,守護將近13萬社區民眾的健康。吳基生後來又擔任省立高雄醫院院長(1974年),任內他發揮醫療行政專長整頓老舊的省立醫院缺失,並向當時高雄醫學院及台大、榮總求助,請醫學中心的知名醫師前來省立醫院支援,強化醫師陣容才使就醫病患大量回升。1979年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省立高雄醫院也改名為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吳基生為醫院打下了良好基礎才於1981年退休,對高雄地區的民眾來說,他在公立醫院貢獻了畢生心力,雖比不上他哥哥吳基福的全國知名度,他在地服務的精神也足以令人欽佩!
吳基生不僅擅長於醫院的管理,他對公共衛生的領域尤其是生物統計學也很擅長,在高雄醫學院教授生物統計學多年,著有《生物統計學》、《牙體形態學》等書,他對疾病分類、死因分析、人口學有深入研究。1990年吳基生病逝,享年75歲,高雄人不會忘記吳基福、吳基生這對孿生兄弟!
吳基生的孿生哥哥吳基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