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我是醫師,我反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我是醫師,我反核

林恆立

2014-01-01 13:59

  「日本曾經歷過「廣島、長崎」核爆,對核輻射的危險性理應最了解,但是日本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引進核電廠從而導致核泄漏事故的發生,這是對廣島、長崎核爆死難者的最大背叛。」-----大江健三郎  

2011 年 3 月 11 日,9.0 級地震襲擊了日本的東海岸。從空照圖寸草不生與長崎、廣島的原爆一模一樣。原爆能量只有地震的33000分之一,死亡人數卻相當地震的7倍。自然災害也造成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嚴重的損害,震撼了全世界。斷電的反應爐池持續增溫導致爐心熔毀,放射性元素釋放大量輻射,包含碘-131及銫-137。

對海洋的污染,碘-131 是 人工核裂變產物 ,正常情況下在自然界中不會存在,當進入食物鏈後主要通過受污染的水果、 蔬菜、 牛奶和地下水,可被吸入或消耗。攝入人體後,會積聚在 甲狀腺 處對人體造成危害。銫半衰期長、危害度大,雖然僅有車諾比的1/6和大氣層核試驗的1.6%。但比原爆多180倍,對人類的影響會如何?需要非常長的時間觀察。在福島放射性水入海,靠近核電廠事故的海水中的輻射水準可能短暫高於正常的由幾倍, 會隨著時間、距離迅速稀釋和衰減,但是會在半衰期的前後會被海洋生物的攝入。通過食品鏈會污染的海鮮,攝入人體後,會積聚在人體內繼而影響人類的健康。

對地表環境的污染,地震後200公里外關東地區醫療機構的X射線膠片有放射粒子粘附。30公里外的艾草及土壤也都有放射線物質。福島南相馬市原町地區的汽車濾清器表面輻射量為5.51uSv/h,使用Ge半導體探測器分析是Cs134、137,合計為250萬Bq/Kg。飯館村(40公里外)柳杉的雄花有放射線物質且高達25萬貝克/Kg。

對動物基因的傷害,日本的研究發現,蝴蝶基因突變的速率增加,遺傳的子代出現畸形的比率也上升了。「這個研究結果隱含了重要訊息:有害的基因突變能夠隨世代相傳,因此核災的影響效果會隨著時間累積、增加。」

對於人體的影響,第1份針對福島居民所進行的大規模研究報告,公布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內容指出,經檢測8,066位成人與1,432位兒童體內的輻射物質銫(cesium),平均小於1毫西弗(mSv),這樣的 劑量被認為對人體無害。另以10萬人調查,超過5mSv/4個月的人數只有12人。以1萬5千人市町村居民調查,使用全身計數器有效劑量在1毫西弗以下有15383人,超過只有25人。

關放射線對胎兒的影響,主要是從針對二次大戰中,日本廣島、長崎兩地劫後餘生的孕婦,以及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癌症孕婦的研究中得知。研究結果顯示,孕婦接受 超過100雷得(rad,放射線劑量的單位)的放射線劑量時,產下的胎兒可能會出現腦部變小、水腦、智障、性器官異常、生長遲滯、白內障、小眼畸形等問 題,特別是在懷孕8至15週時,對胎兒造成的影響尤其明顯,懷孕16至25週可能造成的傷害比較小,至於在懷孕8週以前或是25週以後,就沒有導致胎兒畸 形的危險;不過,若胎兒暴露在1~2雷得的放射線劑量下,在兒童期罹患血癌的機會將增加0.5~1倍左右。

對於原爆的核輻射研究讓我們對核輻射的傷害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面對核災時才能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不幸的事,日本已 遭受原爆的核傷害,竟然為了經濟效益引進核電廠,如何對得起原爆的受難者!日本與台灣一樣位於地球板塊的交接處,地震頻傳。日本國土比台灣大10.5倍,核電廠數是46:4。但是如果以核電廠所在地的人口數而言,最多在卡拉奇,巴基斯坦KANUPP核電廠的人口最多(820 萬)生活在 30 公里內,雖然它只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核反應爐,輸出的 125 兆瓦。然而,下一個在危險聯盟是大的核電廠 — 臺灣的 1,933 兆瓦高雄核電廠(核三廠)30 公里半徑範圍內的 550 萬人與1,208 兆瓦的金山發電廠 30 公里半徑範圍內的470 萬 ;這兩個區包括臺北市。華盛頓核專家Ed 萊曼說「自然」的人口分析的結果是"可怕"。大家從有核電以來,面對這個科技怪獸一直有著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是它帶來巨大的能源,一方面是巨大的毀滅性殺傷力。醫師面對這種科技怪獸當然站在廣大「人民」這邊,替全民健康把關。尤其是年輕的受害者。

到底人類要受到多大傷害才會記取教訓?從大江健三郎沈痛的控訴表示日本沒有記取教訓,相信台灣、亞洲和世界的人類也都沒有記取教訓,這是人類的悲哀!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