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民進黨在公共政策 提出四項經濟戰略新思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民進黨在公共政策 提出四項經濟戰略新思維

 2015-07-15 20:36
競選總統、立委公共政策,民進黨提出四項經濟戰略新思維。(民進黨提供)(資料照片)
競選總統、立委公共政策,民進黨提出四項經濟戰略新思維。(民進黨提供)(資料照片)

民進黨中常會今天由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建設小組成員江耀宗、周禮良以「支援國家整體發展的新公共工程建設」為題進行專題報告。黨發言人鄭運鵬會後轉述表示,今天的政策建議將在智庫進一步徵詢社會意見後,於白皮書公布時提出完整的政策主張,會中同時也提出四項經濟戰略新思維。

蔡英文聽取報告後表示,今天報告的公共工程課題,和最近社會關心的財政問題息息相關。因為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都越來越嚴峻,所以必須檢討政府過去的工程效益,將有限的資源花在刀口上。

蔡英文說,民進黨執政後,未來的公共建設將會針對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國家策略性的基礎建設,包括數位化的基礎建設、多元水資源開發、新能源開發、智慧交通系統,乃至於都市更新、公共住宅、照顧設施的設立等關鍵公共投資。除了改變經濟體質,新的基礎建設也將帶動相關連產業部門的投入,進一步刺激內需市場的動能,徹底改變台灣的經濟體質及產業競爭力,並有利於產業投資與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

蔡英文指出,過去幾年,民進黨看見一些沒有效益卻高度爭議的公共建設,不僅浪費國家資源,也降低了民眾對公共建設的信心。所以民進黨針對公共工程的政策主張,也將有一套新的戰略思維,包括:

第一,針對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配合策略性的基礎建設,來改變台灣的經濟體質及產業競爭力。這包括:數位化的基礎建設、多元水資源開發、新能源開發、智慧交通系統,乃至於都市更新、公共住宅、照顧設施的設立,都是未來十年的關鍵公共投資。除了改變經濟體質,新的基礎建設也將帶動相關連產業部門的投入,進一步刺激內需市場的動能。

第二,無論是以政府採購或民間參與推動公共工程,都必須在公益、透明的原則下,嚴格落實執行效率與建設效益。至於政府與民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必須以更透明公開的方式辦理,供民意機關及全民監督。權利分配與風險分攤必須合乎公眾利益;給予民間合理的投資報酬率,但應有透明的財務監督機制;超額利潤應有合理的分配機制。同時,因應環境的變遷,必須要有更有效的爭議調處機制及契約調整機制,避免公共建設的進度陷入僵局。

第三,藉由各項公共建設,培養出具國際競爭力的公共建設產業,包括工程顧問、營建營造業、營運管理等領域。我們將鼓勵大型公共工程的國際交流,引進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營造工法、管理實務,讓國內相關產業累積實力與國際市場接軌,進軍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工程與營運。

第四,未來公共工程的建設,也必須強調環保及人本的價值。台灣有許多環境敏感地區,面臨到國土超限利用的問題。未來在敏感區的公共工程,必須採用低衝擊的工法,減少對水、土、和生物棲息地的破壞;而面臨天然災害時,也能夠有效的復原。至於相關的照顧設施、文教設施、交通設施,於設計及施工時,更需要特別考量到弱勢族群(例如老人、身心障礙族群、兒童)使用的安全性與便利性。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