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份民意調查,百分之31贊成蔡英文兼任民進黨主席,百分之45不贊成。將近半數國人不贊成蔡英文總統兼任民進黨主席,理由何在,值得省思。
蔡英文此次獲得817餘萬票,百分之57得票率,遙遙領先兩位競爭者,為何如此,分析文章不勝枚舉。國際因素、年輕世代的支持等,應是主因。但是蔡英文得票數與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政黨得票數相差300萬張以上,該黨不分區立委獲票率百分之34,與總統獲票率差距百分之24。34歲以下選民廣泛支持蔡英文,但是不分區立委卻不小比例投給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依據該份民調,只有不及三成支持民進黨。
選民所以出現分裂投票,尤其泛綠陣營及中間選民,究其原因,包括總統候選人只有3位,角逐不分區立委政黨則有19個。屬於泛綠及中間性質的政黨將近8個,這些選民有較多選擇機會。再者總統選舉相當特別,總統是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係主權的象徵。總統選舉,不少選民優先考慮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等議題。國際因素,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反送中運動,美國中國對峙,美國明顯支持蔡英文等,在總統選舉扮演重要角色。
相較之下,立委選舉,上述因素不是如此關鍵。民進黨抗中保台,推動反滲透法案,在總統選舉占盡便宜,立委選舉也得到小利,取得過半席次,但是打了折扣。包括國民黨、民進黨,均規定總統出任黨主席。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總統選舉除了特殊狀況,由無黨籍候選人當選。否則具有最新、最多民意基礎的該黨總統當選人成為該黨主席,實至名歸。
總統民選體制,十之八九不是虛位元首,美國總統制,法國半總統制,一些東歐國家傾向內閣制。但是總統擁有實權,尤其行政部門,為了推動政務,黨政合一,總統同時兼任政黨主席,無可厚非。內閣制國家,內閣首相通常由國會多數黨領袖出任,不言而喻。內造政黨與內閣制息息相關,國會黨團即是該黨決策核心,行政、立法、政黨三者合一。主要在野黨亦然,定期接受人民以選票檢定,可能提前改選,例如通過對內閣不信任,或解散國會。
內閣制國家,形式上另有國家元首,不論世襲君王或虛位元首。國家元首扮演象徵角色,政府重整或陷入政治紛爭,國家元首具有調和功能。例如不少西歐國家,聯合內閣高度不穩定,國家元首即有此種功能。此外虛位國家元首,通常超出黨派,由德高望重人士出任。在政黨政治之下,有其具體效能。
蔡英文重任黨主席須深思熟慮
蔡英文在前年九合一選舉挫敗之後,辭去民進黨主席。在民進黨總統初選受到賴清德挑戰,最後才逆轉勝獲得提名。包括陳水扁、馬英九均曾因為政黨敗選,辭去黨主席。除了為敗選負責,也有意突顯全民總統的形象。蔡英文是否重新出任民進黨主席,需要深思熟慮。民意如此,反映人民希望全民總統,尤其台灣內部藍綠對峙,外有中國大陸的文攻武嚇。
蔡英文此次高票連任,不少選民並非認同民進黨,蔡已經第2任,沒有連任壓力,可以認真考慮,超越民進黨,組成以人才為本的超黨派聯合內閣。跳出民進黨的框架,以全民總統自我期許,凝聚民意團結民心,一致對外。或許可以贏得歷史定位,台灣的前途、民主政治發展,更加順利。總統是否掛名黨主席,實際情況,仍然是政黨實質領袖,總統制國家均是。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