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日前表示民主自由可以當飯吃,理由在於民主自由,吸引高階人才來,大家願意來投資。包括郭台銘在內一些人士,曾經質疑民主可以當飯吃嗎?意指民進黨政府過度強調政治,忽略民生課題。
民主自由是否可以當飯吃?也許見仁見智衆説紛耘。乍聽之下,各自有理,的確民主自由並非實物,可以填飽肚皮。蔡英文的推論,也有若干道理。綜觀人類近四百年發展,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密不可分。古典自由主義強調自由,促進民主政治發展,認為自由是基本天賦人權,也是發揮個人潛能,達到整體理想目標。自由市場經濟,民主政治體制,提供人民自由環境及充分發揮才華的機會。
民主自由有利個人潛能發揮
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古典自由主義已經修正,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等。可是自由民主政治,保障人民自由,根本原則依在。只是政府角色,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等,受到矚目討論,有不同的理論及政治團體崛起。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探討,不勝枚舉。例如討論民主政治的經濟社會基礎,認為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中產階級崛起,教育普及,比較容易實施民主政治。全球新興民主國家,包括台灣,或多或少有此種跡象。
可是中國大陸的發展模式,出現不同型態,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宣稱自創社會主義模式,經過將近四十年開放,經濟成長有不錯成績,中產階級人數上升。可是中國大陸民主化腳步緩慢,甚至有逆退現象。以往,一些學者收集相關資料,發現民主先進國家,經濟發展也愈佳,平均國民所得較高。新興民主國家,亦然,民主政治與經濟發展呈現高度正相關。也有學理表示質疑,例如一些民主國家,出現經濟危機,民主政治反而不利經濟成長。歐債國家的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等均是。民主政治衍生的政治分贓、利益掛鈎,也被視為不利經濟發展。
計畫經濟、高度公有化,與自由市場經濟、普遍民營化,應是兩種類型。實際情況,界於兩者之間。一般而言,個人利益常常是創意丶創新的動力,公有化的經濟效率不佳。公營企業民營化,政府組織精簡,民間可做,政府不做。全球化趨勢,更迫使不少國家,必須邁向民營化,政府不可肆意操控、補貼等。可是主權國家,彼此尊重,代表主權象徵的關稅,不論雙邊或多邊國際關係,仍然無法要求任一國家完全政治、經濟自由化。
民主自由誠可貴 卻非生活一切
民主自由間接促進經濟發展,可是不是全民享受。一些基層民衆每日為了三餐奔波,衣食足才能知榮辱。升斗小民汲汲營營,但求三餐溫飽,民主自由固然可貴,並非生活一切。反而,民主政治孕育一批透過定期選舉,取得政府公職人員(包括民選公職人員、仼用的幹部、幕僚)。台灣情況有目共暏,政黨成為晉身政治的搖籃,出身民選、助理、政黨幹部比比皆是,特別民進黨。政治也是一種志業、專業,此種現象理所當然,不言而喻。
有些媒體戲稱,對於特定人士而言,民主自由可以當飯吃,十之八九的芸芸眾生則否,或許意有所指。知名政治學者拉斯威爾名言,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結合,就是不錯的政治人物。民主政治,政府有如最大型企業,政黨透過定期選舉,欲取得經營權。猶如公司治理、企業倫理,民主政治,有其運作規範,用人規則、財政紀律等不宜逾越。台灣的政府部門,包羅萬象,例如公營企業、行政、財團法人等,更使得民主體制提供更多人可以當飯吃?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