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中華民國在墓碑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中華民國在墓碑

  2014-02-12 18:35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近日教育部通過的新課綱,規範歷史教科書應說明,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國主權仍及於「中國大陸」,對此,社會各界質疑聲不斷,筆者認為所有的質疑或辯護都不如看中華民國政府的實際作為來論斷。過去兩蔣統治時期,不斷在世界上宣示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的強硬立場,如今看來被譏為僵化、不切實際,但至少還是表裡一致,說到做到。反觀,馬政府上台後,一樣喜歡在台灣內部高喊「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主權範圍及於「中國大陸」,還深怕學生不知道,還規定教課書必寫這一段,但我們從來沒聽過馬政府在國際上宣傳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就算不在國際上宣示,至少到了竊據中華民國領土的「中國大陸」時要也應該有所表示吧,不然,就是坐實外界質疑是喊爽的。

回顧藍營要角赴「中國大陸」訪問史,不要說是宣示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就連「中華民國」四個字也很難說出口,即使說出來也多半也是小媳婦般,畏畏縮縮,完全不像是主權者回到自己領土上的感覺。

2005年,在野三黨主席先後赴中國進行「和平之旅」、「搭橋之旅」與「民族之旅」,在參訪過程中,外界自然關注「中華民國」如何在自己的領土上「發聲」,結果看來可笑至極。「中華民國」四個字的出現脈絡要嘛是在講時間,要嘛是講陳述歷史,總得來說,就是無法光明正大向大陸同胞宣示。連戰中山陵的祭文中出現「維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廿七日」。宋楚瑜謁拜皇帝陵時,祭文中有「公元二○○五年中華民國五月六日」,之後前往軒轅廟祭拜時,在外頭廣場發表談話時說,此行「我們也要到中山陵向中華民國的國父來說明我們是中華民國的子民」。郁慕明則是絕口不提中華民國,連民國也以西元取代。到了2008年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到對岸時,中華民國更是只能在墓碑中現身,吳伯雄在中山陵致詞時說到「中山陵石碑刻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華民國是以墓碑上的文字現身的。隔年6月參加中山陵「國父奉安八十周年活動」時又再用了一次,這回還加了這段碑文讓他感到難以形容的激動的肺腑之言。

這一回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到中山陵去,陸委會還將祭文全文當成新聞稿放在網路上,中華民國是以「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二日」的姿態出現,稍後的談話則說出「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

有媒體評論說王郁琦進步了,對比過往哪裡進步了?唯一不變的是中華民國是無法拿到檯面上公開宣示的禁忌,跟國父說中華民國幹嘛?怎麼不跟竊據國土的「共匪」說呢?台灣人應該好好理解為何「中華民國」四個字一到了對岸卻成為禁忌,有人在台灣內部喊得震天價響,還扯上違憲,但對了對岸卻噤聲不語,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中華民國在對岸是歷史產物,是在墓碑上,這是事實,而國民黨政府對於這一點也以實際作為坦承不諱,至於,在台灣內部喊中華民國,無非就是為了維繫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至於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則只是用來鋪成中國統一的遮羞布,中華民國既然在對岸已經刻在墓碑上了,何不就讓他就此長眠!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