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美國推動美中貿易大戰的本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美國推動美中貿易大戰的本質

2018-06-26 11:23
川普從中興通訊事件之後,就不斷強調開放市場、公平交易。不然,美國要逼中國就範。若中國這樣做,那麼中國市場,就會轉成美國式的公平交易條件。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川普從中興通訊事件之後,就不斷強調開放市場、公平交易。不然,美國要逼中國就範。若中國這樣做,那麼中國市場,就會轉成美國式的公平交易條件。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川普一上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狀況,就出現劍拔弩張。隨著時日經過,這樣的狀況越趨嚴重,乃至中興通訊事件之後,雙方爆出激烈的對抗,變成世界大事。處在美中勢力對抗夾縫中的台灣,比之其他國家,更需要仔細分析這樣的對抗本質,到底是甚麼?

世界經濟、軍事與政治霸權爭奪戰,是目前最被人認定的衝突觀點。但從西方觀點,這種觀點的解釋力顯然不足。由於宗教與文化的影響,西方人的爭霸戰,其實分成兩類。一個是自身文化圈內的列強鬥爭。這符合本段一剛開始的論點。另一是源自於宗教信仰衍生出來的宗教、意識形態,和從這些形而上的信仰,推展出來的制度之爭。

這是西方人與文化圈外的霸權國家,所爭執的重點。霸權依舊,但要求對方改變的重點卻不一樣。美中對抗,就是西方文化圈內的國家,與文化圈外的國家,兩者之間的衝突與爭霸戰。

川普出身共和黨,該黨的特徵,不只是政黨,還是美國傳統西方信仰的支持者、傳播者,以及體制的捍衛與宣傳者。這樣的政黨就是強烈反共、信仰基督及其道德倫理、強者哲學。我們看戰後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從艾森豪、尼克森、福特、雷根、布希、小布希到川普,都是這個特質。艾森豪對中國,直接就提供台灣運送多門240加農巨砲至大小金門砲打廈門。雷根不僅大力提高軍費來拖垮蘇聯,甚至要搞星戰。兩布希打信仰伊斯蘭教的伊拉克,都是這個傳統。

他們對打擊共產黨、非西方且挑戰西方的勢力如伊斯蘭教等,都毫不手軟。雷根講邪惡國家的概念,小布希、川普都奉行。這是共和黨的強硬派,也經常是共和黨內,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勢力。現在川普的某些作為,或許被認為和雷根、小布希不一樣,但本質完全相同。所異者,僅因為他是商人出身。

川普要打擊的對象,本來就是中國。川普前一段時間,會將軍事施壓的重點放在北韓,只是攻打北韓,比較具體好講,能凝聚美國人的仇恨與團結而已。任誰都知道金正恩那些核彈、飛彈技術與能力,後面有中國的技術與能力在支持。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遠在北韓之上。不處理、注意中國,只說北韓,明眼人都知道是藉口。

因此當韓國總統文在寅既向中國示好,又去訪金正恩。他就馬上找到藉口,轉變施壓的政策,說要去訪金正恩。甚至在金正恩反覆不定時,他馬上派人到會談地點布置,搞出霸王硬上弓的策略。逼金正恩即使有很大的中國壓力,也要去和川普見面。拉攏離中國首都最近的北韓,拔掉最依賴中國的國家,就是進一步孤立中國。

這樣做會使北韓逐漸親美,也壓迫南韓不能在美中之間投機取巧。不然,他就拉北韓壓迫南韓。一反以往南韓在美中關係中,既獲得美國保護,還要美國為南韓去對抗北韓。又交好北韓,從中國撈利益。

這樣的作法,放置在美中對抗中,就是強化東北亞在他的掌控中。順這樣的趨勢,施壓中國。在東海、台海與南海的海上航道,必須遵守英美等海權國家所建構的「海洋規則」。而這是美國這海權國家的信念與利益所在。

依此來看美中貿易大戰,川普所強調的,就是美國人認為的「公平貿易條件」。所謂美國人的「公平貿易條件」,必須從交易的邏輯來看。共和黨的觀念中,交易必須公平,就是交易雙方,必須依據自己的實力進行交易。不可以一方得到政府補助、政策保護、制度保障。另一方卻僅是企業,完全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和整個國家對抗。這是一套從個人主義發展出來的資本主義原則。

川普從中興通訊事件之後,就不斷強調開放市場、公平交易。不然,美國要逼中國就範。若中國這樣做,那麼中國市場,就會轉成美國式的公平交易條件。哪些東西會進入中國呢?不只是google、FB,還有美國電影與文化。換言之,表面上,川普要透過國家的力量,逼中國開放其國內通訊與智慧財產權市場,實際上就是逼中國開放文化市場。

這與其說是商業利益,不如說是帶有強烈商業利益色彩的文化進入。而其目的,就是讓美國在世界文化、商業、技術的架構中,仍保有美國產業現有的市場及技術優勢。到那樣的狀況,川普就算不說雷根所講的邪惡國家,也已經打倒這些邪惡國家了。

川普說要對中國商品課稅(「川普再加碼 揚言對2000億美元中國貨祭新關稅」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6190021-1.aspx)在現象的解釋,就是中國以政治力干擾經濟活動,妨害美國的企業利益。因此他也要用美國的政治勢力,去懲罰中國商品出口美國。這是美國強調的公平競爭。這僅是逼中國就範的手段而已,但我們不宜過份放大這樣事件,因為這可能比較不容易看出貿易大戰的真實意涵。

將川普修理中國的手法,與以往美國在1980年代,雷根總統(又是另一位共和黨總統)以貿易法案《301條款》、《超級301條款》,在處理日本、亞洲四小龍的方式如出一轍。都著重在市場開放、公平交易、反政府補貼、匯率操縱等。

川普對中國,則在上面這些外,還強調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在1980年代,美國也曾經對台灣提出。所以,川普作為,應該算是美國共和黨的傳統作為。這種作為之後,在看看1980年代後期,亞洲四小龍中,軍事管制最嚴重的韓國、台灣,先後出現沛然莫之能禦的自由民主運動,就可以約略瞭解美國以經濟影響政治的設想。

商人的川普總統,做了美國歷來總統所少做的「輕諾、任意」的動作,卻依舊如那些美國共和黨總統一樣,要實現共和黨的理念。

美國以往的國防軍事政策,就是保持美國能同時在兩個大型戰場上作戰的實力。在陳水扁總統時期,因為有中東衝突和北韓危機,所以小布希要和中國妥協,不敢在台灣海峽啟戰端。現在北韓問題解決,美國將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包含台灣在內的南海問題。甚至可以用經濟而非軍事對抗中國。

在此,我們看到美國共和黨的外交與國際政策,霸權爭奪戰始終是表面徵象,最重要是文化、意識形態的傳播。強硬對抗共產黨與非西方勢力是軍事動作,乃是共和黨的傳統,其目的在傳遞他們的價值觀與利益。

行文至此,或許有人會拿尼克森開啟美國總統訪問中國,來質疑我這樣的講法。那是建立在他主導美中建交路線、中國進聯合國,對所謂中華民國的利益影響太大,所出現的質問。然而從世界霸權發展與美國國力變化,就可以看出尼克森的作為與共和黨的想法是一致的。在196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注意到兩件事情。

一則是隨著時間變化,美國與蘇聯,甚至其他先進國家,相對實力逐漸拉近,美國不能像以往那樣,以一國的力量,對抗整個共產世界。而美國的經濟又每況愈下。要對抗共產世界對美國的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分離共產世界的勢力。「拉攏中國去對抗蘇聯」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另一則是:支持36,000平方公里的國民黨,去對抗一千萬平方公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很難說服許多美國人,更不用說歐洲及其他國家的人。乃至讓36,000平方公里的政權,去代表世界五強之一,在國際上根本說不通。因此,與中國建交是勢在必行,只是誰去做而已。在甘迺迪掌權時,已經開啟美國和中國在波蘭華沙的大使級談判。民主黨揮別以往獨重國民黨的外交,啟動往中國移動,這樣走向的發展。如此對共和黨產生相當大的壓力。

但誰有辦法在共和黨內,啟動這種變化,讓共和黨能掌握政權,且能符合國際發展趨勢。一般認定是要強烈保守派的共和黨人掌權,才能贏得共和黨內反共產黨勢力者的信賴,有機會推動這樣的政策。尼克森就是共和黨內的強硬反共派,他會不會啟動這個政策,固然很難確認,但他的確是個好人選。

在1960年代,有些共和黨是這樣在想。對尼克森來講,這樣親中國共產黨國家,而非反對所有共產黨國家的退讓,目的之一是對抗更難纏、更具威脅力的蘇聯。而這符合美國的利益。聽說美國與中國建交,並且以《台灣關係法》,或相關方式在處理台灣的權益問題後,美國政府(應該是卡特總統)曾派人去跟尼克森簡報。尼克森聽完之後,曾經說了一句:「台灣會走出自己的路」。換言之,對抗蘇聯是最主要目標,而台灣是這個目標下被犧牲的對象。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