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旅行這見識】台南鹽水有條饒富味道的台灣詩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旅行這見識】台南鹽水有條饒富味道的台灣詩路

2015-11-17 20:15
台灣詩路隱身在台19線上的鹽水路段。記者蔡育豪攝影
台灣詩路隱身在台19線上的鹽水路段。記者蔡育豪攝影

讀過國中教科書的人都知道有條絲路,是中國古時與西方的交通路網,但卻很少人知道台灣有條「詩路」在台南鹽水。

愛好台灣文學的當地素人詩人林明堃,為了建造一個台灣詩的故鄉,將蔡培火、賴和、葉俊麟、李臨秋、路袖寒等七十餘位可以代表台灣的詩人,集結他們創作的詩詞,燒製成陶片,鑲嵌在雲牆上。

從台19線彎進鹽水的田寮里就可見台灣詩路的起點,雲牆上第一首詩由蔡培火的<台灣自治歌>打頭陣: 「蓬萊美島真可愛,祖先基業在,田園阮開樹阮栽,勞苦代過代,著理解,著理解,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台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玉山崇高蓋扶桑,我們意氣揚,通身熱烈愛鄉血,豈怕強權旺,誰阻擋,誰阻擋,齊起倡自治,同聲直標榜,百般義務咱都盡,自治權利應當享。」

再往前步行二十公尺有座涼亭,才起步就要休息? 原來涼亭外的二顆榕樹是有故事的,根據當地耆老的回憶,這二顆榕樹是種來阻擋北方妖怪。

 

詩路全長二百多公尺,超過百首的詩詞,路雖短,但讀完每篇詩詞也需一個多小時。協助選詩的前真理大學台文系主任林政華曾寫信提醒施工單位:「陶版製作時,詩的分行,分段低一字、空一字,請完全依照原稿,不能更動,因為有些詩人是有脾氣的。」

詩路的中段有另一條「美人步道」,是種滿美人樹的小徑,不是有很多美人的步道。

詩路二旁的樹種,四季各有風貌,終點有間整理過的古厝,完整的三合院可以讓電腦世代的孩童認識古人建築的智慧。

古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果您讀完台灣詩路一百首詩詞,了解台灣詩人對土地的情感,保證會更熱愛台灣這個國家。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