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旬的新聞,除了政治版換柱風波外,赫然於各電子媒體報章雜誌報導自來水運輸使用鉛管的問題,以及延伸出未來幾年的因應策略;如同飲用水水源濁度問題絕不僅止於台北市政府所屬自來水公司辦事不力的原因,自來水鉛管的事件,也應該檢視並探討真正根源所在以免因人云亦云造成社會的恐慌,我們分成瞭解自來水公司沿革、鉛管如何溶出及鉛影響途徑、自來水管真正的問題在哪?來分析這個現在正夯的話題。
自來水公司沿革
臺灣最早之自來水系統籌建於西元1896年日據時期之淡水,該系統係於西元1895年由當時之總督府委請英人漢遜(Hanson)勘查設計,並於次年8月開工,於西元1899年3月竣工供水。自來水的發展可分為七個階段: 一、草創萌芽階段【西元1896年-西元1904年】、二、日治建設階段【西元1905年-西元1940年底】、三、戰爭停滯階段【西元1941年-西元1944年】、四、戰後復建階段【西元1945年-西元1949年】、五、省府奠基階段【西元1950年-西元1952年】、六、建設起飛階段【西元1958年至西元1974年】、七、企業化經營階段【西元1974年迄今】[1]。為有效發展各地之公共給水,西元1974年決定以公司組織型態採企業化方式經營自來水事業,合併全省128個水廠,成立自來水公司,該年的自來水普及率達到41.03%。
鉛影響途徑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網站說明,鉛的暴露來源為吸入工作場所含鉛的空氣或塵埃、食入含鉛的食物或飲用到含鉛的水。孩童則可能是經由啃咬以鉛油漆的玩具,或在受鉛污染的土壤中遊戲而暴露到鉛。鉛會造成神經系統、腎臟,以及生殖系統的損害。其中,與自來水有關的因部份老舊的房子過去在配裝水管管線時可能使用了含鉛的焊條,鉛便從焊條溶出進入水中。
影響鉛管鉛溶出之主要水質因素包括水之溫度、流速(接觸時間)、pH值 、有機物、無機鹽及接觸管材之電極效應等。就水中之鉛而言,一般是由含鉛之給水管線、銅合金(黃銅、青銅)配件(水龍頭、閥或接頭)等、鍍鋅鐵管、焊料(助熔劑不當使用更促成過量釋出)、以及家庭中所使用之鉛襯裡水塔或蓄水設備等溶出而進入飲水中。根據文獻[2]德國最早於1878年即有部份地區開始禁用鉛管,一直到1940年代即全面停用,而臺灣與日本約至1970年代才停用鉛管。北水處供水系統中並未使用鉛管做為輸配水管線,至於用戶用水設備(含給水外線)方面在1979年以後即全面禁止使用鉛管,但仍有部分老舊社區之給水外線仍沿用早期鋪設之鉛管;相對而言,超過38年以上的老舊房屋的管線風險相對提高。
台北市自來水管網問題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轄區供水管網長達6,200公里,總長度比地球半徑還要長。這些管線分佈在480平方公里轄區內,供應380萬人口;而根據本次新聞事件台北市政府提供使用鉛管的長度約107公里,約佔總長度的1.7%。若再以自來水供應端與使用端來檢視,檢視用水設備需包括自來水用戶用水設備、表後管線及表前管線,包含家戶配水管線,自來水管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老舊管線的更換與經費的需求;若擔憂鉛管影響水質,以台北市為例其水質雖屬軟水*,自來水管的長期使用會使管壁產生結垢,鉛管中鉛釋出水中的機率相當低。此外,管網汰換工程有多困難?以台北市為例,考慮城市道路挖掘的忍受程度,以及北水處埋設管線的極限能力計算,一年汰換管線長度約170公里,雖能由臺北連到彰化,但也只占管網總長度的2.6%。換言之,如果缺乏重點、沒有目標的汰換,必須要38年才能換完一輪。

自來水供水管線與水表示意圖(來源: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該關心的癥結問題為何
的確,鉛管水質對於人體有影響是應該關心的問題,參考自來水會刊第26卷第2期鉛管水質調查研究,自來水公司長期均投注人力進行各項的監測、抽調、與建議等。而對於鉛的疑慮,我們更該關心的是,鉛金屬在民生的暴露途徑,不是僅存在少數的鉛管,更大的途徑在於房屋的老舊油漆,媽媽吃的中藥直接對胎兒的影響,相當多數的兒童玩具、衣物都來自東南亞國家,遊戲設施、水晶杯、陶器表面的釉等等皆有含鉛量高的疑慮;甚至,食品方面的含鉛皮蛋,這些都是可能的途徑。然而,以自來水為例,由於鉛溶出與腐蝕性、溫度等有關,尚未來得及更換鉛管的家戶,仍有自我保護的方式免於被影響。
但由於早期管線材質強度較差,加上年久日漸老化,管網漏水日益嚴重,臺灣的漏水率已達18%,遠高於國際規範的15%。管線老舊及塑膠管材比例高,係管線漏水之主要原因。而,管線埋於道路下,常因道路工程施工不慎碰撞漏水,且部份漏水點不易查覺,因而增加漏水量。另外,隨著管線長度的激增,管接頭數增加,無形中亦提高漏水機率。
因此禁止使用鉛管於自來水用途的是必然,我們應該關心鉛管對於人體的影響,然而,與其他更重要的問題比較是否為優先處理?且這些都在法規規範下自來水公司應該且正在處理,並非因為新聞事件才急就章因應;我們更該關心的是,有效的遏止漏水與更換管線頻率,要求自來水公司應主動提報漏水管線更換狀況,以及,更換管線的SOP規範,家戶使用管線的健康與安全規範,如才是對於自來水品質供應要求的長遠之計。
* 通常我們將水分為「硬水」與「軟水」,這是依據水中礦物質含量的多寡而定,特別是指碳酸鈣和碳酸鎂的含量,以「毫克碳酸鈣/公升 水」或「ppm」來表示,稱為水的硬度。
[1]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 鉛製給水管布設替促進方策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日本水道協會平成17年(200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