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下雜誌發表一篇《台灣人才大調查:薪資太低,台灣人才外流關鍵因素》,其內容節錄一小段:「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2021全球人才」調查預測,新興亞太國家將是未來人才需求最殷切的地方;然而,在調查的46個國家中,台灣卻是人才失衡最嚴重的地方。」
台灣原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但退步到別國不把台灣當小龍看,只把我們當小蛇來看,咎由自取莫怪別人輕視的眼光!當九合一大選失敗後的國民黨,有沒有勇氣去除弊病?到現在仍令全民失望!所以人才流失其來有自。
目前執政黨要做之事可多得很,尤其居上者日理萬機,國事有輕重緩急之分,豈可盡做些不緩不急之事!如馬英九總統即將於5月20日就任7周年,行政院要求各部會以「7年來,台灣更幸福了」為主軸,透過各管道宣傳政績,逢迎拍馬屁之雞毛蒜皮小事,而忘了應該全力以赴之大事,如人才一一流失,如何找出有效的方案?教育問題更大高等教育及十二年國教的入學方案等等。
最近馬總統提名四位大法官,代表審判系統的人選林俊益,有輿論質疑其於特別費案判決無罪,因此獲得酬庸。法官張升星一文指出《台灣需要這麼多大法官?》基層法官默默耕耘,寂靜地守護人權與實現正義的孤獨身影。因為基層法官,只會搖搖頭,不會搖搖尾巴!因為法官衷心信仰公平正義,所以不會吹捧逢迎;基層法官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難以獲得長官青睞,而司法行政官僚則是使命必達,無所不為。像先前提名監委名單一樣,有偽造學歷的,有酒駕肇事的,難道不應該檢討嗎?身為一國元首,你有權力去提名誰當大法官或監委,但社會觀感不佳,也容易讓人有不當之聯想,這就是筆者所言國事有輕重緩急之分,身為元首應想到萬民之福祉,不能只做你喜歡做的事。
在政論節目中最令人痛批的財政部長張盛和,細數張上任兩年來的施政行徑,的確是荒誕離譜:「證所稅」沒有達到公平正義,反而使股市交易量縮,證期業蕭條不堪,證交稅兩年多來已經少收1000多億,而只收到9億證所稅,外資僅課徵20%、內資卻超過50%的分離課稅稅率,明顯圖利外國人。「奢侈稅」沒有達到打房效果,反而使房市交易量縮,房仲業蕭條;「富人稅」只會打擊到高薪的薪水階級,造成優秀人才出走,被大陸新加坡高薪挖腳,讓台灣人才外流;「利用查稅手段充當打手」對邀請柯P演講的公司企業查稅,充當選戰打手;為了搶奪彰銀經營權,威脅利誘券商收委託書,也使出查稅手段恐嚇威脅等等…。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更曾經批評馬政府施政腐敗,近來一心只想要調高保費、稅率;更砲轟財政部是最爛的部會,「該降的稅不降,不該降的拚命降」,痛罵張盛和是史上最爛的敗家部長。但張部長卻是馬總統的最愛!因為馬屁拍得爽如張盛和2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7年來政府做了不少事情,不要只是一句「人民無感」,就把政府踩在腳底下,這對民眾也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