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嚴明在立院答詢,指稱台灣若遭中國入侵可支撐一個月。但略具軍事常識國人,恐都希望部長此言純是應付立委或意在安定人心。否則他若真認定未來的一攻一守,都會依循某種設想中的程式進行,從而得出能固守一個月的結論,就是很可能導向災難的刻板思維。
戰爭不是在實驗室裡進行,不是一切條件都在控制下,可以得出精準數據。戰爭從一開始即可能出現飛兵家所能預料局面。採取攻勢一方可能發動非傳統方式奇襲,被攻擊一方可能即潰不成軍,也可能沈著應戰全殲入侵敵軍。戰爭進行中,更可能出現非雙方意想所及因素影響到戰局發展。預測戰爭走向如何,特定時間內戰情演變到何種境界,往往都會被事實粉碎,先知也被證明是假先知。
日本軍方估計可以三月亡華,陳誠也曾說六個月內消滅共匪,結果都嚐到苦果。法國人認為馬奇諾防線是銅牆鐵壁,結果不出兩星期及被德軍迂迴突破而不得不狼狽乞和。天津守將陳長捷自認他的防禦工事堅強無比,足可抵擋共軍猛攻三五個月,結果也是三五天即城陷人被俘。此類我能如何如何,或對方不能如何如何,都不是很紥實想法,違背了「料敵從寬」原理。
嚴部長說台灣軍力可以支撐一個月,不知他是假想中國以何種方式來攻,台灣反擊能力又發揮到何種程度。他說能固守一個月,但台灣命運也可能在三五小時之內即成定向,馬先生也成為鄭克塽第二。國人不能心存僥倖,以為既有一個月時間,屆時必能有民主國家在此其間介入干涉保台。
1968年蘇聯當局眼見捷克脫離所謂社會主義陣營趨勢日形明顯乃決定以武力鎮壓。某日布拉格機場上空出現一架蘇聯貨機,聲稱故障要求緊急降落獲准。但飛機落地後即有精銳突襲部隊衝出,迅速控制機場,然後接應引導隨後載運大批精英貨機一一降落。該批入侵部隊自天而降,不久即四出佔據政府機構等關鍵部門完成佔領,捷克政府首長束手就縛,布拉格之春也即敲下喪鐘。
蘇聯若能中國為何不能?中國當然可以重施蘇聯故技,先以詭計控制松山機場,再接應主力部隊著陸,挺進佔領總統府,宣告完成祖國統一。若真有此一天,嚴部長的一個月即縮短為三數小時,敵之軍事行動,未必一定依照己方設想的版本走。
日來平面媒體刊出兩則對台灣安危存亡看法,一是國安局長蔡得勝的談話,一是駐美記者曹郁芬所撰「烏克蘭教會我們的事」一文所舉若干論據,都可作為檢視嚴部長支撐一個月之說的參考。
蔡局長被立委問及對嚴部長所作估計的看法,即表示也要看民眾是否有抗敵意志,「如果大家都要離開,就很難」。他這話說得沒錯。人民若能表現當年匈牙利人民挺身對抗蘇軍坦克的勇氣,即不難激起軍人保國衛民悲壯情懷。若是民心渙散,能逃的都逃,不能逃的乖乖聽天由命,軍人自也會感覺何苦再拼命。
曹郁芬的論述,首先提醒國人,不要以為強權出兵侵犯一民主國家是不可能的事。其次是提示出中國攻台,或將出以奇襲和快速佔領亦即不能過信一個月之說等等主觀假設,突襲機場未必沒有可能。復次是對時下台灣軍隊是否存有「責任、榮譽、國家」堅強信念提出質疑。再次是嚴肅提醒國人,「民主自由是人民必須願意付出代價才能保障的生活方式」。本文即在此請問國人,我們願意嗎?我們是否願意犧牲生命財產保衛台灣自由社會,「不自由,毋寧死」?
針對蔡局長和曹小姐的高見,本文也做兩點補充。其一是民氣固然影響士氣,最高統帥的意志和決心恐更能直接左右軍心,假定總統府已被奇襲攻佔,而馬江等人適在外地幸未被俘,請問不時「眼眶泛紅,語帶哽咽」的馬先生,和江丙坤所稱一夥「教書的」江院長等人,是否仍有勇氣號令軍隊奮戰到底痛殲犯敵?其二是三軍統帥滿嘴中華民族模糊敵我,兩岸也不是一邊一國,軍人又怎能建立堅強國家認同,怎能不漸漸不知是為何而戰?
但不論是嚴部長的支撐一個月,或防範空降奇襲,基本上都是消極挨打等死。能撐一個月又如何?一個月之後仍是敗亡。真正要防患於未然,嚇阻中國來犯,居弱勢的台灣只有採取新加坡式「毒蠍戰術」,你能踩死我,我也螫你個半死,讓你得不償失。你要海空進犯併若台灣,我就把你東南沿海經濟重心炸成火海,把你三峽大壩炸掉。台灣能有此勇氣決心和實力,才足以言自衛自保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