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獎勵身處逆境卻仍展現強韌生命力,在各領域發光發熱的優秀病友,罕見疾病基金會20日舉辦獎助學金頒獎典禮,今年共頒發9獎項,共有332位、74類病種的罕病學子獲獎;而這一屆更新增獎項「特殊榮譽獎學金」,鼓勵罕病學子努力向學,也期許讓更多病友實現理想,展現生命中最耀眼的能量。這一屆獲得特殊榮譽獎的是完成環遊中國夢想的尤文瀚,他計畫下一戰是南美洲,未來更想要環遊世界。而才九歲的吳柏穎獲得成績優良獎,照顧他的父母發現行動不便也無法言語的他其實是喜歡團體生活的,因此全家開始積極參與基金會各項活動,因為他們認為,和追求學科成績相較,孩子能夠融入團體參與社會,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屆獲得特殊榮譽獎的是27歲的尤文瀚,罹患「逢希伯‧林道症候群(VHL),這是一個會使血管增生、於體內各處形成腫瘤,而且平均存活年齡僅四十餘歲的罕見疾病。他一隻眼睛幾乎失明,但另一眼視力完全正常有1.0,喜歡旅行看世界的他完成壯遊的夢想,用了一百天的時間,騎著一台摩托車,征戰三萬公里,挑戰壯遊中國的極東、極北、極西與極南,環遊中國一周,一邊記錄各地文化特色與心得。
只要自己願意做 人生還是有值得期待的事
尤文瀚說,看著沙漠、雪山等遼闊景觀下,會讓自己覺得跟大自然融為一體,過程讓他尤其難忘,他說向是旅行過程中他偶然發現了一隻雞,接著他就把雞帶著當旅伴一起旅行;另外還發生過機車在沙漠中故障的危急狀況,後來幸好順利化解危機,也成為他旅途中難忘的回憶。
尤文瀚剛開完腎臟手術,出示身上的手術疤痕,表示努力復原後要再去南美洲旅行。圖/張家銘
一個人、一隻雞,壯遊中國,需要多大的氣魄?圖/尤文瀚提供
面對疾病,攻讀哲學的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疾病是命運,而命運掌控在我自己。」「促使我啟程的,是我身上的病。」尤文瀚說,小時候發現時,還沒有意識到疾病的影響,直到18歲視力慢慢惡化左眼失明,加上今年初腎臟發現腫瘤,才讓他覺得應趁現在體力還允許之下,啟動原本就想去的壯遊之旅;而透過這次旅行,他也發現雖然罕病帶來的障礙依舊存在,但只要自己願意做,人生還是有值得期待的事。因此接下來他還規劃下一站是南美洲,也規劃著明年研究所畢業之後,可以經營青年旅社,與各地的旅人相識相惜;而未來,他還想要環遊世界。
而相較於年齡比較長的尤文瀚,才9歲的吳柏穎,這次獲得成績優良獎勵;罹患萊希尼亨症候群的小穎,在教室裡總會張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同學,因為疾病的因素,他無法進行言語溝通,加上因為無法正常代謝體內的尿素,導致神經受損而影響身體的張力,也導致他出生後便沒有辦法行走。而疼愛他的爸爸媽媽,代替了他的雙腳,也從不斷的摸索和向專家請教中,漸漸找出讓小穎最安心最舒適的照顧方式;此時媽媽也發現,比起個別上課,小穎更喜歡和人互動。
就算行動不便 小穎還是喜歡去學校和同學在一起
媽媽說,小穎很喜歡去學校,喜歡看著同學一起跳舞,喜歡和同學一起聽故事,且原本是幼兒園老師的媽媽,原本為了照顧小穎辭去工作,後來又再度選擇擔任保母,媽媽說或許是在懷著小穎的時候,就時常聽著其他孩子的歡笑,因此小穎也喜歡團體生活。而爸爸媽媽也認為,和其他孩子追求學科成績不同,他們覺得孩子能夠融入團體參與社會,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全家開始積極參與基金會各項活動,像是病友旅遊或是講座及病友聚會等,都能見到他們的蹤影。
小穎的爸爸媽媽說,與其說是父母照顧小穎,不如說全家人因為小穎而更緊密了。圖/張家銘
不過照顧小穎有一個很大的困難點,就是因為不能說話加上肌肉張力問題等因素,讓小穎有自咬嘴唇的行為,有時張力一來常常會把自己咬受傷,怕小穎會因此咬斷嘴唇或舌頭,爸爸媽媽無時無刻不注意小穎的狀況,媽媽說有一次在醫院裡,小穎用著極大的力量咬了下嘴唇將近10分鐘,,她與醫院數名護士用盡了力量才扳開,她說當時真的非常害怕無助;也發現照顧小穎其他部分都只要習慣就好,但咬下唇的問題就比較難解決,他們也在小穎的嘴唇下方貼透膚膠帶,讓他有安全感,希望減緩咬嘴唇的情形。
而即使家中有罕病孩子,照顧起來相當辛苦,但小穎媽媽的心聲,也是許多罕病童父母的心聲;她說「與其說是媽媽照顧他,不如說我們家因為小穎而更緊密了。」對於上天這個特別禮物,全家人用珍惜取代了埋怨「你看他張著大眼睛,是不是超級可愛的。其實扣除掉他身體的張力問題,畢竟那會傷到身體…..我真的很愛我們的小穎,那怕他不能走、不能說話,他永遠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