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雙語救台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雙語救台灣!

 律師 2017-01-15 14:33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元旦去書店買了一本書:《李光耀回憶錄》。細讀之餘,才恍然大悟,在他主政30年期間,讓人口不到四百萬人的新加坡擠進亞洲四小龍,其極力推動的雙語政策具有關鍵地位。尤其是英文為第一國語,華文為第二國語,讓新加坡走進世界,世界走入新加坡。他可以用英文與歐美國家之領導人交談,也可以用中文與蔣經國、李登輝、江澤民、趙紫陽對話,難怪李光耀過世後,歐巴馬悼祭說:「他是歷史上真正的巨人」。

許多人可能會納悶,在華人占75%的新加坡,為何不以華文為第一國語,英文為第二國語?他在書中說的很正確,如果把華文變成第一國語,在新加坡的馬來人、印度人還有何前途?豈不是逼他們變成恐怖分子?以華文為第一官方語言,新加坡跟誰做生意?跟台灣嗎?跨國公司為何來新加坡投資,就是新加坡會英文,如果新加坡不懂英文,寧可去台灣,那裡成本較便宜。數千家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區域辦事處,就是英文為工作語文,而且他們可以帶著有華文第二語文的雇員到中國做生意。

再者,新加坡週邊的國家排華嚴重,如果使用華文為第一官方語言,就是死路一條。大哉斯言,歐美投資客到新加坡投資,除了看重投資環境外,友善的英文環境是他們投資的主因,叫40、50歲的人重新學難學的中文,誰願意去那地方投資?新加坡的雙語政策,無疑提供歐美及周邊國家投資新加坡外,也作為投資中國的跳板。中、英文兼具的人才,新加坡有,這是台灣吃虧的地方。台灣中、英文俱佳的人,不是滯留海外,就是在自己企業服務,人才難覓。李光耀睿智且獨到的眼光,造就了新加坡的富庶繁榮。雙語政策,毋寧說是利器。

該書提到,說英語才能跟世界幾10億人溝通交流,且要做為一個領袖,一定要懂得至少兩種語文,只懂一種語文,較易執拗和極端,多懂一種語文,多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思想,像開了窗戶,對他人多了解及容忍,可以看到別人之存在。掌握英文,可以用英文與世界連繫起來,這是一把通往西方高深知識之鑰匙,藉此學習他們的科學及技術。易言之,會英文主要是為了謀生,求生存,也順便了解不同文化。而保留華文則是為了留住自己之價值觀及傳統文化。這種雙語政策,真是一舉數得,值得台灣當政者深思斟酌。

不管大家樂不樂見,中國崛起是鐵的事實,我們要坦然面對。川普的孫子在學習中文,不是沒有原因的。不少歐美年輕人發現學中文有商機,紛紛學中文,因為會中、英文不要說天下無敵,至少可以跟20幾億人溝通、做生意,夠了。台灣的中文教育已經落實60、70年,絕大多數人可以琅琅上口,可以跟講中文的人溝通,英文教育則落後許多。

台商一窩蜂湧入中國,正是語言之便利及工資之便宜。如今,工資漲的跟台灣差不多,應該要有更遠大及寬廣的思維,從幼稚園起實施雙語教育,中、英文各占一半時間,並投資英文環境、設施及師資,將來20、30年後變成雙語國家,如此,以英文與國際接軌,用中文跟華人社會溝通,至少可以跟20幾億人打交道,並拉近彼此之距離,有利於各項活動。屆時台灣人到國外投資,至國外讀書、旅遊,語言環境就像在家裡。而外國人來台投資、就學、旅遊,也像在他們國內。只要再練就一項專業技能,何患台灣2300萬人之前途?當台灣成為世界投資之重鎮,台灣就相對安全,台灣人會講兩種語言,台灣人就相對有競爭力。這種富國利民的政策不做,等待何時?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