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神奇捕魚舟在海灘的美麗小島——蘭嶼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神奇捕魚舟在海灘的美麗小島——蘭嶼

2021-05-03 16:35
蘭嶼人曬飛魚乾。圖/擷自台東縣政府,呂自揚提供
蘭嶼人曬飛魚乾。圖/擷自台東縣政府,呂自揚提供

紅頭嶼住達悟人,
紅黑白舟頭尾尖;
四月刺桐花開日,
捕得飛魚載滿船。——〈蘭嶼〉

台東東南方90公里的海中小島蘭嶼,清代以遠看島上有山頭紅紅的,叫紅頭嶼。

1721年,清黃叔璥《台海使槎錄》,根據傳聞寫說,「紅頭嶼在南路山後,小山孤立海中,以石為屋,大船不能泊」,也寫了「山無草木,產金」的訛傳。

在1897年,日本官方開始稱紅頭嶼原住民叫雅美族。1947年,紅頭嶼以產蝴蝶蘭著名而改叫蘭嶼。1998年雅美族人要求改叫達悟族。

達悟族稱蘭嶼叫Pongso no Tao,是「人之島」的意思。

紅頭嶼最早明確記載的歷史,是荷蘭《熱蘭遮城日誌》,1643年2月記載說:荷蘭士兵登陸Bottol島,島上有番薯園、山羊和竹子做的十字架,猜西班牙人來過,射倒一個帶標槍的島民,偷了三、四隻豬和2艘奇特獨木舟。Bottol島即紅頭嶼。

1644年2月,荷蘭派三艘船75士兵,出征紅頭嶼。看到島民有銀和西班牙錢,殺死1人,捉了3人去熱蘭遮城。

蘭嶼以前有很多刺桐樹,達悟族人的原始傳統是穿丁字褲,在每年春天(陽曆3、4月)刺桐花開時,舉行飛魚祭,作為季節的循環開始捕飛魚。每個村落的海灘,都有很多用來手划航海捕魚的大小拼板舟。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蘭嶼的拼板舟,想起我也有一張在蘭嶼與美麗拼板舟船合照的相片。相片已褪色,仍是很高興和懷念。

那是1975年2月,我和三位學校同事參加蘭嶼綠島旅遊團,第一天從台東北邊的富岡港,坐汽輪往東南幾小時才到蘭嶼。有一地方的海水特別黑,水流洶湧無聲,暗沈沈的,看著會怕。船員說:「這是黑水溝,任何東西掉下去就再也撈不著。」黑水溝就是黑潮。

快到蘭嶼時,遠遠就看到有一紅色的山頭,而且,蘭嶼的海水看起來特別的藍。


蘭嶼周邊的海水特別湛藍。圖/擷自台東縣政府,呂自揚提供

那時蘭嶼遊客尚少,下船時,很多小孩前來圍看。導遊說,2月還未開始捕飛魚,雅美族無鱗的鰻魚、青蛙都不吃。

印象最深的是,參觀一間有水泥屋頂的半穴屋,和到海灘觀賞美麗獨特的捕魚拼板舟。

拼板舟有大小,有2人的,也有10人的,小船長約三、四公尺,大船約六、七公尺,都用20多塊木板拼造,不寬,頭尾皆高高尖尖地翹起,約一個人高。船的兩面外側,刻畫著許多個皆塗紅黑白三色的圖與飾紋,曲雅鮮艷。船首船尾各畫一個像太陽放射光芒的同心圓圖(太陽紋),說是象徵船的眼睛。

拼板舟都是用木釘接合,就像台灣傳統紅瓦土角厝的橫樑木頭接合,無鐵釘,看起來像獨木舟。造形獨特,顏色鮮豔的拼板舟,放在無邊際湛藍大海的海灘上,是很獨特的風景,又美麗又神秘。 


蘭嶼海灘傳統捕魚的拼板舟。圖/擷自台東縣政府,呂自揚提供

蘭嶼的山最高500多公尺,面積40多平方公里而已。居住在小島上千年的達悟族,竟有這麼好的造船技術,並在捕漁船上,刻畫有特定含意的美麗圖案,成為海洋民族的傳統文化,一代傳一代,實在很神奇。

這正顯示任何民族,都會依所生活的自然環境,發展出用以生存的謀生技能與文化。

大家都很高興的與拼板舟拍照,我也和三位同事站在一隻船上,拍了一張合照做紀念。


1975年呂自揚與同事,在蘭嶼與美麗木船合照。站最後一位是呂自揚。圖/呂自揚提供

晚上住在一所學校裏。我坐在操場邊緣,任海風吹拂,一邊俯看著暗黑的天空和大海,一波一波的海浪,衝拍著暗黑的海灘,捲起一波一波的雪白浪花。一邊遠遠聽著一波一波的雪色海浪,在暗黑如墨的夜空中,發出一波一波響亮的浪濤聲。

夜黑島孤,海風吹拂,全無人聲,雪白的浪花在黑暗的大地裡閃閃發亮,給人一種地老天荒的感覺,這種感覺卻是說不出的美。


蘭嶼山羊。圖/擷自台東縣政府,呂自揚提供

想著海天的遼闊,人生的渺小,天地的悠悠,宇宙的無窮,直教人不想去睡。

第二天,我們往綠島,然後回富岡。

回憶當年蘭嶼之遊,乃作〈蘭嶼〉詩。

現在的蘭嶼無刺桐花。隨著時代的進步,景觀、交通和生活習俗,已有很大改變。年輕人口外流,海灘美麗神奇的拼板舟,也無以前那麼多了。

附記:

一、1980年,我把清初張潮原著,尚無標點的古格言小品文《幽夢影》,分類新編註釋,並逐條寫眉批成《眉批新編幽夢影》一書。

在讀到張潮那則「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羸馬項下鈴鐸聲,如在長安道上」的隽語時,不禁想起了多年前曾在蘭嶼暗夜的「聞灘聲」來,就寫了這樣一條眉批:

「台灣無櫓聲,無鈴聲,鵝聲偶或聞之。台灣多可聞者浪潮聲也。余嘗於蘭嶼暗夜,聽海水拍石捲浪聲。海天如墨,浪白似雪,地老天荒,多年不忘。」


1980年《眉批新編幽夢影》舊版與新版封面。圖/呂自揚提供

呂自揚眉批《眉批新編幽夢影》記寫在蘭嶼聽浪濤聲內文。圖/呂自揚提供

二、台灣的黃牛,以前很多是有掛牛鈴,到1980年,路上已無牛鈴聲可聞了。

三、戰後,火燒島和蘭嶼都曾被用來關重刑犯,綠島以關政治犯著名。有一首著名流行歌叫〈綠島小夜曲〉。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