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旨及關鍵數字,筆者於上(10)月18日在台灣加入聯合國大聯盟主辦,台灣社及北社承辦的「台灣前途(花蓮)懇談會」中提出口頭報告,該場座談由洪貴參律師主持。
食安海嘯連三爆,太恐怖,回顧真相漸白之際,國民黨曾在國會護航頂新,叫人不得不懷疑「國會選制」到底出了甚麼問題?竟對幹民意?
其實在九月,於彭明敏教授「台灣人民自救運動」五十周年的研討會上,蔡英文呼籲「只有大黨才能生存的憲政結構要改變」已經點到問題核心:現行選制「大黨才能生存」以致大黨很敢藐視人民;至於選制設計「乖張」之程度,就從2008年「兩票制初體驗」說起。
兩票制初體驗,石破天驚!泛藍五成六得票率鯨吞七成五席次
那年,泛藍陣營單憑52%區域票及56%政黨票,就鯨吞75%國會席次,石破天驚!「超額代表」之幅度高達兩成!怎會沒問題?當時王金平院長就說:「該修(憲)就修」卻沒動,如今已成憲政噁油。不過,選制改革包括國會減半,是2004年通過的增修條文(次年公布),當時民進黨執政,扁已經勝選連任,選票壓力落在隨後的國會選舉;而國會改選前的修憲國會幾乎一致通過,該怪誰?當時全民怒嗆國會非改革不可,卻弄不清制度利害,是浪費民氣大悲劇。
從鼓吹「日本式並立制」開始就已經拉開悲劇序幕!分區與不分區名額「並立」分別計算:分區共79席,不分區34席。分區每區選一人,贏者全拿,大黨勝率超高;不分區則選黨。按理,各分區「落選民意」雖沒有席次,當可由「不分區」席次彌補;偏偏我國沒有日本政治特質,卻採日本並立制,且,日本「不分區席次」之比例近四成,俄羅斯五成,我國不分區只占三成,席次太少,彌補效果當然有限,造成各分區「落選民意」得不到「不分區政黨席次」合理彌補。
相對,德國「聯立制」則可對症下藥,解決我國「小黨被封殺,超大黨大搞扭曲式完全執政」超級重症;因為聯立制著重選黨、選政策;政黨不分大小,只要跨過得票率門檻,均可分配到席次,講究「得票率」與「得席率」必須相符。
假設總共100席,A黨若拿到50%「政黨票」,則A黨獲得的國會「總席次」就是100×50%=50席。若A黨在分區部分贏得40席,則其「不分區」可以分配到50−40=10席。
特殊狀況:A黨在分區已經贏得53席,比該得的50席多3席,怎麼辦?德國選制認為公民票選結果當然有效;於是A黨實得53席,而國會原本100席,也因此溢增為103席。
改採德國聯立制重新分配席次,本屆國會三黨聯盟成為多數黨!
這樣的制度,能否有效導正被扭曲的我國民意?導正後,對照現況,是不是好得多?我們實際測試,就拿本屆即2012年國會選舉結果來試算。以下分別是眼前實際狀況及重新分配後的假設狀況:(過門檻,即「不分區第二階段」之得票率等數字,均根據中選會資料)
由表A可見,國會現況是:國民黨以48%得票率取得57%席次,民進黨則以37%得票率取得35%席次。表B則顯示,若改採「德國聯立制」重新分配,則國民黨由64席減為54席;民進黨由40席增為42席。
至於「只有大黨才能生存」之重症也獲得療效:台聯由3席增為11席,親民黨由3席增為6席;若民進黨與台聯、親民三黨組在野聯盟,比國民黨多5席,成為多數黨!若台聯與民進黨聯合,只差國民黨1席。還有,未跨門檻無黨籍共贏得分區3席,不能不算,總席次因此彈性增加為116席。
實施兩票制以來,國民黨都是最大黨。須警覺的是,現行選制有個微妙槓桿:得票率56%,可「超額兩成」拿到75%席次;得票率48%,則「超額不到一成」拿到57%席次;得票率越高,可能「超拿」席次越多,得票率差距縮小,「超拿幅度」也縮小;但一旦敗選,則得票率輸越多,可能「超額輸掉」席次也越多。
國會選制確診為要命重症!除非開刀修憲,別無他法
國民黨可能自認現行選制對國民黨有利,問題是民意如流水,國民黨一旦敗選,就會掉進民進黨目前的困境:得席率會低於,甚至遠低於得票率;換言之,民進黨也可能反過來「鯨吞」國民黨!說到底,怎麼合理就怎麼修,採德國聯立制才是長久之計。眼前就有各黨合作修憲時機:明年六月前完成修憲案,半年後,即2016年1月「綁總統大選」交付公民複決!
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規定:第三款(指共34席的不分區席次)依「政黨名單」投票選舉之,由獲得百分之五以上「政黨選舉票」之政黨,依「得票比率」選出之。條文清楚明確,就是「日本式並立制」;要治療這種確診重症,除非開刀修憲,別無他法。
再提醒,2008年兩票制初體驗,猛爆「五成得票率『超額代表』七成民意」重症症狀,王金平院長說:「該修(憲)就修」,是時候了!抓緊「2016綁大選公民複決」時機,配套降低修憲門檻,公民定義下修十八歲。若堅持不動,必成「民怨症候群」病灶;誰反民意誰負責!選票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