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懷念晴美──一位生命力十足的女性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懷念晴美──一位生命力十足的女性

 2018-03-22 16:32
認識這位溫暖而堅毅的台灣女性黃晴美。圖/劉璐娜提供
認識這位溫暖而堅毅的台灣女性黃晴美。圖/劉璐娜提供

在晴美過世之後,我同您們,是如此懷念晴美Cecilia。

日前Peter黃文雄來電囑咐我,是否可以為晴美Cecilia寫些關於她的隻字片語,因為多數人都是由刺蔣案和台灣民主史了解晴美和她的事蹟,但也是較遠距的。何其有幸,我和一些友人是在生命的一些時刻,可以近距離的認識這位溫暖而堅毅的台灣女性和她的伴侶及家人。

在看到黃文雄前輩傳給我他所寫紀念胞妹的文章時,在辦公室立刻失控的淚流不止。在之前,在協助張文祺Francis前輩繕打他紀念晴美的文章【沉思伊 ──懷念晴美】 (2018年2月28日刊載於民報),閱讀和打字的過程也是讓我淚流和傷痛不已,竟然很難在短短時間完成一個不算長篇幅的打字工作。我透過這些過程持續我對Cecilia的想念、也回頭整理自己的情緒,此外,細細回想這過去將近二十年,她和家人帶給我的衝擊、和我生命態度的改變。

在開始整理我和朋友手邊晴美生前和伴侶老船長Percy和家人朋友的照片時,我開始能漸漸平靜和回到晴美的真實樣態,讓您們也認識這位可愛生命力十足的女性,她平凡卻有意思的人生。

認識黃晴美 溫暖而堅毅的台灣女性

認識黃晴美女士,是由我已故的恩師張維邦教授和夫人張陳淑燕女士介紹而相識。而黃晴美的胞兄黃文雄Peter,我幾次在校園中目睹他低調快步走著,在校園中看到台灣民主史上那麼傳奇神秘的人物,是剛回台不久的他,我甚是震驚。在許久之後,我才知道黃文雄Peter是維邦老師的老朋友和老戰友。

由張維邦老師所創設的歐洲聯盟研究協會(EUSA-Taiwan)所發起的Project Sweden 2000的瑞典計畫,就是開啟我們這群學生和社會青年透過共學、透過自學和實境訪調的歐洲國家計畫的起頭。一群在台灣受張老師指導和啟蒙的年輕人,在研讀和聯絡瑞典相關組織和資料後,籌措旅費前往瑞典。與我們同行的張老師和淑燕師母,不僅是自費陪我們前往,更是自掏腰包的支持我們,是我們探索瑞典沿途的重要照顧者,更是重要的指引者。

暢談瑞典文化與台灣母語困境 讓人開眼界

在瑞典計畫的諸多行程,我們有個不是那麼學術、不是嚴謹的組織拜會的行程,也讓我們好奇不已。我們一群人坐著小火車從Stockholm市中心浩浩蕩蕩的來到市中心外的另一個小島Lidingö。第一次認識晴美,我並不知道這麼一位平凡的女性對台灣歷史的重要,但是我直接感受到的是,她熱愛走路和散步,走起路來碰碰跳跳像個小女孩,總是帶著好奇而專注的眼神聽我們述說和提問……。對周遭的生態環境和樹木那麼熟悉、侃侃而談切入了瑞典的社會、文化歷史和移民,之後回來談台灣的母語困境。她親切述說許多生動的故事、許多廣博跨領域的知識及豐富見聞,讓我們這些書呆子簡直開了眼界。

時值夏季的白晝,傍晚在走完森林小徑後,我們回到晴美住家,在公寓前的戶外公共空間,我們看到了晴美的精巧幹練和健步如飛。個子小小的晴美,面對一行十多人的訪客,她相當俐落且慎重地張羅了兩條長木桌的小龍蝦和餐點,豐盛卻不奢誇。在晴美的公寓前的木桌椅和環境,雅致不隨便的擺設和餐點,讓我們這群台灣來的研究生大開眼界和體驗了瑞典的 “kräftskiva” (crayfish party小龍蝦派對)。 收拾完畢後,晴美步行陪我們至火車頭等小火車,昏暗天色大家一起臥軌、聽火車行徑和鳥鳴風聲的淘氣照片,一直在我腦海中深刻留下,也很遺憾我手邊一時找不到那個時期的照片。

熱愛航海 見識晴美矯健的身手

我們這群初生之犢被這位台灣女性慎重地對待,對一群研究生來講,除了大開眼界,此後,我也感受到這些令人敬重的長輩,怎樣在生活中尊敬和慎重對待平凡的人。年少的倨傲和孤僻有了反思,我也努力在自己的生命中,盡可能的友善和保持謙遜,和善待人、尊重生命、善待自己,也不要計較和深陷許多無謂的爭執。也學會好好珍惜我自己的家人和所愛,並用更好的方式共處和一起成長。

起緣於2000年瑞典計畫的遠行,因張維邦教授和淑燕師母、瑞典張文祺先生所維繫而持續延伸的情誼,在晴美回台後,我多次接待她和伴侶Percy Andersson。之後我自己負笈瑞典求學和生活,更直接認識了熱愛跳舞的Cecilia和Percy(跳的是Swedish Tango,多麼奇特)、熱愛航海的Cecilia和Percy(他喜歡我們稱呼他captain老船長)、熱愛生命和享受探索並以簡樸而不失生活品質和樂趣方式生活的她。在2009及2011(或2012年)兩次與他們出海航行時,我見識到這位身軀不高的女子晴美矯健的身手,在木船上快速俐落有力的模樣,自信的張帆、啟帆、收帆和確認航行的道路的明快和不慌亂。我初始也是震驚,之後卻是欣羨而喜悅的見識這樣的晴美!


出海航行時,見識到這位身軀不高的女子晴美矯健的身手。

與疾病共存 有尊嚴地走完人生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一度猶豫和深思是否要提到晴美對抗阿茲海默症的努力、家人的照護,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因為伴侶的理解和體貼、家人的愛和社會系統的支持,我看到的是晴美可以在晚年好好跟這個疾病共存、並有尊嚴地走到人生的盡頭。在當時也會不解和擔心,為何不就依賴著我們和旁人,為何還要那麼努力的持續不懈的用自己的力氣好好活著、到處趴趴走、努力踩著每一步伐步行和跳舞,繼續探索人生?

我想,除了是一份尊嚴,也是盡可能把握生命清晰的每一刻。晴美那麼努力要以自己的力氣自行出門和搭車及步行、採買烹煮和張羅生活,能獨立和不被看輕和低估,她所展現出來的努力和堅毅讓我重新認真看待老年的尊嚴。我現在開始能更體會和理解這種溫暖而自立、熱情而冷靜,樸實無華、且認真看待和盡興享受生命每一刻的長者。

許多深愛及感佩晴美的朋友和家人可能會為晴美抱屈──晴美,會不會在她意識還清晰的時候,是否會遺憾台灣社會或台灣歷史並沒有為她留下如驚嘆號般的重要謳歌,和賦予她台灣民主鬥士、台灣民主推手的稱號?

展現對知識與行動的冷靜與理性

坦白講,我沒有資格為她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她展現了對知識和行動的冷靜和理性,同時盡可能經驗和深刻學習這些等等同時讓我動容和尊敬。晴美她對人的溫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對新奇事物的好奇,以及面對許多困難時不被恐懼勒索的冷靜和行動力。給台灣的獨立和社會運動者,留下另一種生命的樣態和可實踐性。

建立台灣獨立美好國家的艱難和不被理解,常常會讓我們容易陷入憤世嫉俗或不被理解的悲愴,而無法好好愛自己、無法好好熱愛生命,盡讓孤絕和憤怒綁架了我們,也讓我們無法好好愛著身邊的伴侶、家人和簡單的人事物。如果您曾經有過或深陷這樣的困頓,請不要讓憤恨和恐懼阻礙了生命之河該有的流暢。

親愛的朋友們,請為晴美好好認真地活著、勇於去享受和熱愛生命,努力去愛、努力去看重每一項微小的喜悅、去善待身邊的人事物、好好愛自己。請記住她的微笑、溫暖和勇氣,請好好活著、請好好的。

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我曾經想要怎樣描述她精彩和生動的一生?因為多數的朋友,可能沒有直接跟晴美接觸過。如果可以,我想借用2018年在台灣上映的「幸福路上」作為一個對照的註腳,這是一部台灣歷史上或電影史或文化紀錄上,少數以女性觀點來描述的台灣政治史,而黃晴美的生命就是台灣許多堅強女性堅毅的映照。

晴美是我相當敬重的前輩和喜愛的朋友,這是我期待透過這篇文章為晴美傳達給台灣關心她的家人和朋友的訊息。謝謝!

<敬邀參加3/25黃晴美女士追思紀念座談會>

鮮為世人所知的刺蔣案女英雄─黃晴美,
讓我們再認識刺蔣案、重新認識黃晴美女士。
「晴美。天涯。人間」 黃晴美(1939-2018) 紀念座談會

【主辦】台灣中社、台灣北社、台灣南社、花蓮東社、台東東社、台灣客社、台灣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共生青年音樂節、基進黨
【協辦】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時間】2018年3月25日(日)下午2:00 - 4:00
【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一樓展演廳(台北市南海路54號,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二號出口,往植物園方向走550公尺)

與會貴賓:
黃文雄、黃富雄、鄭自才、陳婉真、周婉窈、陳翠蓮、陳豐惠、沈清楷、蔡喻安、林秀幸
主持人:王俐茹
室內樂演奏:小提琴/張智欽、鋼琴/劉芝瑄
※請準時入場,以免向隅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