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李登輝:把「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李登輝:把「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2015-07-23 12:28
李登輝今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發表演說,強調要把「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做為畢生努力目標。(李登輝辦公室提供)
李登輝今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發表演說,強調要把「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做為畢生努力目標。(李登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李登輝今(23)天中午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進行午餐會,並以「建立台灣主體性之道」發表演說。李登輝說,他對台灣人長期遭受外來政權壓迫的悲慘命運,感到非常憤慨。內心總是自我期許,有朝一日,希望能為台灣建立主體性,並提昇台灣人的尊嚴。他有機會參與政府工作,甚至當了12年的總統。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決定全力為台灣打拼,還要把台灣從外來政權的統治中解放出來,邁向自由的國家;接著要把「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這就是他全力以赴的目標。

李登輝表示,8年前,他參訪殷盼多年的奧之細道,猶記旅行最後一天,就在外國特派員協會發表演說。當時坐在身旁的中嶋嶺雄教授,如今已成故人,不禁感慨歲月無情。

他說,中國8年來經濟發展順利,在國際社會的發言份量與日俱增,擴張領土的野心也愈趨明顯。這種現象,與主導世界政治走向的美國弱化發言權,應該不無關係。

過去是美國和日本等先進五國,所謂的G5在決定世界經濟和政治走向,後來先進國家的力量同步衰落,新興國家的發言權轉趨強勁。國際秩序走向多樣化,但能取代美國、承擔統御全球能力並擁有經濟實力的國家或組織,已經不存在了。

換言之,欠缺發揮主導功能的國家,可說正是國際秩序的崩毀。美國政治學者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就把它稱為「G零」的世界。「讓我來說,就是戰國時代的來臨。」

面對這種混沌時代,經常盤桓在他腦海的是,我們台灣的未來。所以,今天他就以「建立台灣主體性之道」為題,作為演講主題。在日本

李登輝今天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以「建立台灣主體性之道 」為題發表演說,吸引各國駐日媒體前來採訪。(李登輝辦公室提供)

在演講中他提到,1999年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時,明白宣示台灣與中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明確劃分界線。「我們可以這樣講,超過半世紀以來,台灣的麻煩都是來自中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能夠釐清,台灣就可以長治久安了。

李指出,台灣要建立成為具有主體性的國家,文化建設很重要。因此,他在政治改革的同時,提出了教育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心靈改革,以期減少「一個中國」的文化色彩,由多面向建立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文化,從而堅固台灣的國家根基,當時我把它稱為建立「新中原文化」。

他強調,台灣民主改革的完成、新文化的建立,以及與中國關係的釐清,就是由「託古改制」轉移到「脫古改新」的過程,達成否定亞洲價值的目標,建立「新時代台灣人」的新概念;也就是,全面在價值觀上落實價值的轉換。

李登輝除了今天中午的午餐會演說,晚間6時將出席日本國會議員晚宴。明天上午24日上午離開東京,啟程前往位在福島縣的南東北綜合醫院參訪;25日中午參加李友會宮城分部午宴,當天下午2時參觀瑞巖寺外句碑並植樹;26日下午出發前往岩沼市的千年「希望之丘」慰靈碑,向311震災罹難者獻花致意。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