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德國隊在小組賽上慘敗,且還以0比2輸給了韓國隊,早早被踢出了局,這在德國足球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遭。整個德國隨之墜入了冰點,陷入一片沮喪與悲情……。聞此敗績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也頹喪道:「今天我們都很傷心。」
世界媒體第一時間的普遍詫異是:「德國隊應驗了『21世紀魔咒』說」。而德國媒體驚愕之餘,進入冷靜的反省思考,典型的說法有:主教練約阿希姆·勒夫(Joachim Löw)保守而迷戀球星;德國著名退役球星馬特烏斯(Lothar Matthäus)痛批:這是一支沒速度、沒創造力、沒力量的「三無」德國隊……。究其因果,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魔咒」復「魔咒」
什麽是「21世紀魔咒」?
自1998年以來的世界盃,衛冕冠軍隊始終重覆著一個悲慘的軌跡:下一屆便被扼殺於小組賽圈。1998年世界盃冠軍法國隊,在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慘遭淘汰;2006年世界盃冠軍意大利隊,在2010年世界盃小組賽慘遭淘汰;2010年世界盃冠軍西班牙隊,在2014年世界盃小組賽慘遭淘汰。
現今,「魔咒」再現。在本屆世界盃分組結果公布時,沒有人認為瑞典、墨西哥和韓國會給德國帶來太大威脅。即使德國隊在首場比賽中0:1輸給墨西哥,但隨後對陣瑞典的勝利好像又重塑了他們的勢頭和韌性。誰知德國與韓國對壘時,還是陷入了「21世紀魔咒」,上屆世界盃冠軍德國隊,沒有逃脫小組賽中慘遭淘汰的結局。
注意,本屆世界盃德國隊首戰墨西哥,這恰恰又陷入了另一個「魔咒」——「墨西哥魔咒說」。
什麽是「墨西哥魔咒」?
自1994年世界盃以來,首戰相遇墨西哥,如遭惡魔賭咒,必死於小組賽中。1994年美國舉行的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首個對手挪威,小組未出線;1998年法國舉行的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首個對手韓國,小組未出線;2002年韓日舉行的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首個對手克羅地亞,小組未出線;2006年德國舉行的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首個對手伊朗,小組未出線;2010年南非舉行的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首個對手南非,小組未出線;2014年巴西舉行的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首個對手喀麥隆,小組未出線;本屆俄羅斯的世界盃,德國隊首戰遭遇墨西哥,居然還是止步於小組賽,未出線。
有趣的是,世界盃前舉行的聯合會盃,也有一個「聯合會盃詛咒」,即聯合會盃賽的奪冠球隊,在第二年的世界盃上都無緣奪冠。1997年巴西奪冠,第二年世界盃決賽失利;2001年法國稱雄,第二年世界盃小組賽未出線;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巴西蟬聯聯合會盃冠軍,結果次年的世界盃均止步八強。2017年德國獲冠軍,也應驗了「魔咒」之說。
故此有議論道:德國隊本屆世界盃遭遇了其所未有的「魔咒」復「魔咒」,必死無疑也。
穿越「魔咒」察隱情
從巴西隊1958年、1962年世界盃連續奪冠至今,再無任何一支球隊能達到衛冕勝利,這絕非偶然,究其因果緣由,應從簡單的「魔咒」之說,尋找真正的原因。
一、團隊技戰術
網球、乒乓球、羽毛球賽等,主要在於個人的技戰術搏殺,衛冕冠軍往往取決於個體,猶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籃球、排球場上的團隊分別由5人、6人組成,及足球的角逐「疆域」相差甚遠,團隊組合搏殺難度自然不及後者。
足球是11人的場上角鬥,球員個人技戰術是一方面,球隊整體戰術協調配合是另一方面,兩者需要有機完美組合,自始至終維持生命共同體的和諧搏殺,可說是難之又難。
二、問鼎驕狂
通常在問鼎奪冠後,在鮮花與掌聲中,球員們容易喪失鬥志,在實現了「球星之夢」後,原先追夢初衷的「饑餓感」會喪失,逐漸失去了鬥志和進取心。
法國在1998年世界盃和2000年歐洲杯奪冠,出征2002年世界盃時可謂群星雲集。法國媒體報道說,雖然還是那批球員,但「眼神裡放出的光已經不一樣了」,結果法國隊覆滅於小組賽。2006年的衛冕冠軍巴西的巨星們,同樣是元氣不足,敗於跌入低谷的法國。2006年意大利隊世界盃奪冠,卻在2010年世界盃時,殺氣喪失,止步於小組賽。西班牙隊紅極天下,連奪2008歐洲杯、2010世界盃和2012歐洲杯冠軍,但在2014年世界盃上,雖然冠軍舊部再度出征,被充滿朝氣的德國隊取而代之。
本屆德國隊,一直被認為是奪冠大熱門,盡管世界盃已經幾十年沒有球隊衛冕,但是一支擁有厄齊爾、克羅斯、羅伊斯、赫迪拉、穆勒、戈麥斯、諾伊爾、胡梅爾斯、博阿滕等明星的球隊,依然令人矚目,而德國隊的表現,似乎有些盲目信心過滿,無論是對墨西哥,還是對韓國,均沒有緊迫感,沒有沖擊力,沒有威懾力。在3場小組賽中萎靡不振,結果同樣止步於小組賽。
人們常說:「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就是成功之士忌諱驕狂的精辟總結。
三、因循守舊
出奇才能制勝。但是每屆的衛冕冠軍隊主帥,往往是「吃老本」,用人上趨於保守,用球星舊將;戰術上缺乏創新,難出奇兵,難出奇招,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成為兵敗綠茵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7年的聯合會盃上,勒夫帶領德國二隊,面對幾乎同樣陣容的墨西哥隊,獲得4:1大勝,在連場征戰中,德國二隊輕鬆問鼎奪冠,這讓勒夫放松了意志和戒備。
四、眾矢之的
世界盃一屆冠軍要想成功衛冕並不容易,因為奪冠後成為眾矢之的對象,各國球隊秣馬厲兵,在暗處研究了衛冕隊4年的戰術,可說是每一支球隊對上屆冠軍都有備而來,集中火力打你七寸,衛冕冠軍意外折戟的概率非常之高,所以在過去的56年中,還從未有過球隊成功衛冕。
足球是11人的場上角鬥,球員個人技戰術是一方面,球隊整體戰術協調配合是另一方面,兩者需要有機完美組合。圖/取自Germany Football Team - Die Mannschaft臉書
德國隊完敗於「自身」
常言道:被自己打敗是最可悲的失敗,而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在世界盃的歷史上,德國隊從未在小組賽上被淘汰,它始終是世界足壇最穩定的鋼鐵之師。而這次,德國隊被實力一般的韓國隊掀翻,堪稱是德國足球歷史上恥辱性的一戰。按德國名將馬特烏斯的評價:一是沒速度,二是沒創造力,三是沒力量。
說「無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與墨西哥之戰,德國隊一上來是全線壓迫,丟球後卻不顯緊迫感,不把丟球當回事,連兇猛的逼搶都不見,整場比賽,似乎都顯得漫不經心。人們常說,丟球是源於逼搶不夠,這樣放任墨西哥隊的傳球和進攻,這樣不緊不慢的狀態,踢得完全是大爺球,令德國球迷心急如焚。對瑞典隊一役,德國隊在失去一球後,一度加快了速度,瑞典隊陣腳明顯亂了,遺憾的是德國隊的這種快速打法只不過曇花一現,在與韓國對壘中,依然未改變速度。
說「無創造力」,同樣是一目了然。以往的德國隊,技戰術嚴謹周密,無論是進攻與防守,都講究層次與體系,發起進攻時,傳球、接應、跑位、搶一點、搶二點等,總是猶如機器一般,一絲不茍,精準無誤。德國隊一向以嚴謹著稱,但在這屆世界盃上,卻看不到嚴謹周密的層次感,及點、線、位的組合。上一屆世界盃賽上,德國隊對於不同對手,戰略與戰術,態度與對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與變更,打出了新意,打出了出奇制勝。本屆,德國隊小組賽對手是瑞典、墨西哥、韓國,可說是無強硬敵手,卻在一成不變的打法中,在慢速度中把自己磨出了局。
說「無力量」,亦是切中要害。遠射、頭球和定位球,一直是德國隊的看家本領。在上屆世界盃奪冠道路上,小組賽三場都有角球破門(直接頂入或二點打入),打法國是靠間接任意球頭球破網,打巴西首開記錄靠角球,連決賽打阿根廷的第一個最威脅進攻的也是角球,由赫韋德斯頂中門柱。此次小組三場比賽,德國定位球顯得很弱,雖然獲得不少角球機會,卻無一建樹,甚至也沒有制造出緊張威懾局面,明顯暴露了練習不足不夠。雲集了眾多球星的德國隊,表現卻極其一般,令德國球迷惋惜憂傷。
勒夫的誤兵之道
德國隊的出局,令德國球迷們一片痛心和絕望,主帥約阿希姆·勒夫,自然也成了德國球迷發泄辱罵的「眾矢之的」。馬特烏斯針指出了德國兵敗的根本原因,他說:「勒夫沒有很好地用新一代的球員充實隊伍,而是繼續召入了2014年奪冠時的球員,後防、中場和前鋒線都是如此。不過,球隊的風格卻變了。」變得遲緩,變得無力,變得無戰鬥力。
勒夫應該是球隊的罪魁禍首,他的保守和固步自封,經驗主義,讓德國隊變成了一支沒速度、沒創造力、沒力量「三無球隊」。勒夫為了求穩,招入了很多2014年世界盃奪冠的功勳球員,對於近幾年湧現出來的德國新秀他卻不敢啟用,甚至拒之門外。
球星厄齊爾的狀態低迷,球星穆勒、戈麥斯、赫迪拉等同樣毫無建樹,基米希、胡梅爾斯、博阿滕、聚勒四人輪番上陣的後防線,可謂是漏洞百出,隊長門將諾伊爾太安靜了,毫無場上領軍隊長叱咤風雲的豪氣,根本發揮不了振臂一呼的號召力,也壓不住穩若泰山的陣腳。
勒夫似乎仍然在雲裡霧裡,14年來一路的征戰勝利,面對忽然降臨的慘敗尚未驚醒過來,他自己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在法蘭克福機場時,當勒夫被問及,「衛冕冠軍究竟是因為什麽而出局?」當被問到「自己的執教前景時,」勒夫卻是那麽的無奈,說出了實話,他表示「需要幾個小時才能接受出局的事實,他對於德國隊沒能成功感到十分震驚!」
敗北的勒夫,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了。梅克爾在德國也是長期執政,與勒夫的德國隊執教幾乎相同,梅克爾與勒夫的交情匪淺,媒體曾拿梅克爾輕吻勒夫面頰的照片大做文章,細心的網友曾捕捉到,注視勒夫的梅克爾眼中總是充滿了柔情。
梅克爾總理的「魔咒」
有人說:德國隊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有著不解之緣。
在以往的德國世界盃戰列中,即便在小組賽進行中,梅克爾也曾親臨現場觀戰。據統計,梅克爾到現場助威時,德國隊共贏得11勝,僅敗1戰,勝率是91.6%。而那場輸球也是德國隊的著名一役,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半決賽,德國隊以0:2敗給意大利隊,那時德國隊的主教練是尤爾根·克林斯曼(Jürgen Klinsmann),自他執教後,德國隊改變戰法,變防守型為全攻全守型,對球迷來說,觀賞效果極佳,極振奮。記得那場敗績後,克林斯曼宣布辭職,所有的人都挽留他,勸阻他,連梅克爾總理也親自勸解、挽留他,結果他還是走了。球迷們被總理的言行感動,我也從此特別喜愛梅克爾總理,那種接地氣的細膩與溫馨情感,那種體察民情民心民意的言行。
有球迷說:「德國隊的第12人,是個女人!是梅克爾總理!」也有球迷稱,「梅克爾是球隊的第12人,是德國隊的『幸運符』」,我說她是德國隊的「靈魂」。
梅克爾總理對德國隊的關心與關懷,可說是無微不至。德國領隊奧利弗·比埃爾霍夫(Oliver Bierhoff)曾表示:「總理是我們球隊的真正球迷。她賽前和賽後都會發來短信,為我們鼓勁或致賀。」
人們時常調侃「十個女球迷裡七個偽」。對於梅克爾的「熱愛」足球,當然也有人指責是在借足球作秀,討好選民。也有人說,梅克爾對足球這種喜形於色的熱愛,還是因為政治。她善於利用足球來展示自己的親民風格,以此拉近與選民的距離。但德國的球迷們幾乎都樂意站在梅克爾一邊,更是自覺地為梅克爾的政壇競選「保駕護航」。筆者本人也是梅克爾的粉絲,也希望和樂意看到在德國隊的征戰中,球隊的「靈魂」梅克爾能頻頻出現,在我眼裡她與德國隊的勝利緊密相連。
不論有無政治考量,梅克爾善於利用足球來展示親民風格,以此拉近與選民的距離,而德國的球迷們幾乎都樂意站在梅克爾一邊。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德國《圖片報》記者曾經在采訪梅克爾時,質疑她的「球迷」身份。記者故意刁難,要梅克爾解釋什麽是「越位」?結果,梅克爾用紙筆作出了詳細解答,令記者震驚不已。據說梅克爾能夠用「很足球的」語言點評德國隊,諸如:「德國隊踢得很有效率,比賽結果也反映了這一點。」
本屆世界盃賽前,梅克爾曾表示,原則上不排除前往俄羅斯觀看世界盃的可能性。梅克爾指出,可以利用此次訪問,「舉行政治談判」,她還補充說,這種出訪並沒有違反她的原則。
然而,似乎是德國隊出征的大環境不利,或者說是政治環境低迷,德國隊的「靈魂」梅克爾總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執政危機。德國執政黨後院起火了。6月14日,基督教社會聯盟黨(CSU)領導人、德國內務部長霍斯特·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在與政府中的基督教社會聯盟黨成員會面時,曾兩次說道:「無法再和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一起工作。」在德國聯邦議院中,兩黨沖突繼續升級,原因是梅克爾奉行的移民政策。澤霍費爾要求,德國邊防軍不能放行任何已在某個歐盟國家登記的難民入境。梅克爾則認為,這違反歐洲提供庇護的規定。澤霍費爾威脅說,「如果梅克爾不能就歐盟移民改革方案達成協議,他們將退出聯合政府。」這是否成了阻礙梅克爾赴俄羅斯督導德國隊衛冕征戰的原因?
現實是,梅克爾尚未到場,德國隊6月27日已經出局,情況突發,始料不及。
梅克爾曾說:「足球最令我著迷的地方是最後一刻才見分曉,它到最後一分鐘都是令人緊張的。」她還說,「政治同樣是這個特質,也同樣吸引著我。足球運動員和政治家同樣都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耐力。新機會將不斷出現,人們必須懂得利用。」
今天,我收聽到此次執政黨內部的難民危機已經化解,德國著名輪椅政治家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出面協調,在最後一刻,梅克爾與澤霍費爾言和,達成3點共識。
最後一刻才見分曉
俄羅斯世界盃賽還在繼續,誰能摘取本屆桂冠?
未被德國隊重視的瑞典隊表現不俗,它在世界盃歷史上曾留有足跡:二次獲季軍,一次獲亞軍。本屆瑞典隊帶著「北歐海盜」的兇猛之勢,一路殺來。在預選賽上,瑞典隊與法國、荷蘭同組,在比賽中,瑞典隊曾以2:1戰勝法國,8:0「血洗」盧森堡,雖然荷蘭坐鎮主場,以2:0擊敗瑞典,但仍因凈勝球劣勢被擠出附加賽。在附加賽中,瑞典隊面對「四星」意大利,成功地利用戰術,兩個回合總比分以1:0「逼死」對手,成為歐洲區唯一一支晉級的附加賽非種子球隊。
俄羅斯借助於東道主的有利條件,有普丁總統的督戰下,球隊氣勢正盛。比利時是一支不錯的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戰績可圈可點,2012年以來,球隊實力提升很快,本屆世界盃的預選賽中戰績突出,是晉級決賽圈的第一支歐洲球隊。俄羅斯、比利時、克羅埃西亞等幾支球隊,在此次世界盃中均表現不俗,也可望沖頂和摘冠。
勒夫的前景如何?
勒夫在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他想要離開球隊,並表示會跟相關的人進行會面後,再做出最後的決定。不過令球迷感到意外的是,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反倒出面力挺勒夫留任。在他看來,德國隊接下來要迎來一場變革,而主導這場變革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勒夫自己。
人們始終把德國隊與梅克爾聯系在一起,民意調查顯示,隨著德國隊一路殺進決賽,梅克爾的支持率不斷上升。然而眼下敗北的德國隊,讓人們自然回眸注目梅克爾,德國隊遭遇了「滑鐵盧」,梅克爾總理的執政前景還能持續多久呢?有人預測:假如梅克爾在未來六個月的執政生涯中,依然磕絆前行,德國隊的星辰墜落可能是原因之一……。
本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