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看美國的⾃由橋, 該重建台灣的中⼭橋吧!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看美國的⾃由橋, 該重建台灣的中⼭橋吧!

 旅居加拿⼤退休的海外學⼈ 2017-07-01 12:00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美國能一石一磚重建倫敦橋,反觀台北市長柯文哲卻要偷偷處理掉明治時期的這座古蹟(中山)橋?圖/取材自 Havasu Magazine
美國能一石一磚重建倫敦橋,反觀台北市長柯文哲卻要偷偷處理掉明治時期的這座古蹟(中山)橋?圖/取材自 Havasu Magazine

最近從美國⼤峽⾕旅遊回來,打開網路新聞,連忙地關⼼覽閱故鄉台灣所發⽣的事故。突然驚嘆⼀則報導,有意建⽴台灣新⽂化的台北市⻑柯P ,竟敢妄想將來有⼀天,設法把已經被⾺政府拆除掉的,古蹟明治(中山)橋所遺留下的磚塊,偷偷的處理掉!

在這次旅⾏中,我們認識到原來世界有名的⼀⾸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所歌唱的倫敦橋的軼事。這座橋在1967年被美國已退休的⽯油⼤亨,⼜是不動產經紀⼈ Robert P. McCulloch 收購下來。他以⼆百四⼗六萬美⾦買下後,把被拆除的橋樑搬到美國Arizona 州,準備重建在他所創⽴的 Lake Havasu 市鎮。1968 年他再花費七百萬美⾦,開始把編有號碼的所有⽯磚重新組合起來,費時三年才完成重建。迄今仍然掛上「倫敦橋」的招牌以吸引觀光客,但是在美國⼈的⼼目中那座聞名的舊橋,已經變成了他們的「⾃由橋」了,同時象徵著美國⾃英國脫離出來的「獨⽴橋」!

主圖為座落在Lake Havaus市的倫敦橋. 下圖為"76 moments of freedom"(簡單譯成「76個⾃由的時刻」)刻⽂。全⽂簡譯如下:

「由每⼀個⽯磚可告訴你,爭取⾃由的史事,甚⾄到未來的時光。當從世界各地來的⼈⺠,⾛過這個橋時,也正是⾛進了這⾃由的歷史旅程。他們將記得甚⾄學習到,我們美國⼈是怎樣奮⾾才達成獨⽴建國,更是如何去維持這得來不易的⾃由。正因此當我們踏上這條⾃由橋的每⼀個⽯磚時,應該多少去讀些歷史,了解我們是經歷多久才達成今⽇的我們  ⋯ ⼀個⾃由獨⽴的國家!」

其實,我們在漫⻑的三夜四天的遊覽⾞旅遊中,導遊也曽播放「美國的歷史」影帶,雖然我已忘了標題,其內容不外是傳播美國⼈的種種奮⾾史,包括⼀再強調在獨⽴戰爭、為解放⿊奴的南北戰爭,以及引進歐洲⼈的移⺠的⻄部開拓史等等;⼈⺠多麼勇敢建國,更以烏合之眾孤軍奮戰,對付強⼤的⼤英帝國百萬⼤軍。還⽤了⼀般我們也多少認知的辭句,如堅忍不拔、前仆後繼、勇於承擔、吃苦耐勞,以及為⾃由⽽戰等,來形容歷史。難怪呈現美國⼈的忠誠度和團結的向⼼⼒,使美國成為當今最偉⼤的國家。

四百年的台灣史,何嘗不也是可歌可泣!近百年來歷經⼆個外來政權的統治,⼈⺠普遍地多少學會須要當家作主,歴經多年來的前仆後繼,如今已經完成了⼆度政黨輪替的⺠主制度。再者,台灣⼈⺠當聼到美國新任總統稱⼩英為「台灣總統」⽽⾼興不已的,事實呢? 我們是世界上的孤兒,未曾被認為是⼀個獨⽴⾃主的國家。迄今仍然延⽤國⺠黨時代的「中華⺠國」為正式國名,造成了違反中國所主張的所謂「⼀中原則」,致使屢次遭遇中國政府阻撓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當然也無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

⾔歸正題,同樣的⼀座歷史悠久⼜美麗的橋,⼜曾經是戰前被選為⽇本四⼤名橋的台灣明治橋(戰後1946年由國⺠政府改為中⼭橋) ,拱橋構造(如附圖)極具美麗,秀麗宜⼈,可供渡河及觀賞,卻被⾺前總統拆成435節擱置於游泳池旁,迄今未被再重建復原。姑不論其根本原由,問題的來龍去脈,僅以古蹟法和復原的⼯程上來說,真的要如柯P所云要偷偷去處理掉它嗎?

台灣⼈沒有像購買倫敦橋的富豪嗎? 台灣⼈⺠可任由⾺總統作了錯誤的政策,⽽不須負責任嗎? 台灣⼈沒有高科技的⼯程師出來發聲要搶救嗎? 試問台北市⺠,真的可以放任柯P市政府,⽽被偷偷處理掉嗎?!

台灣⼈,可要特別學學美國⼈如何為⾃由⽽奮⾾!努⼒去重建這個可留下的古蹟,給⼦孫世世代代,擁有不再是富有政治意味的明治或中⼭橋,把它命名為「⾃由橋」吧 ! 


日治時期中山橋。圖/取材自維基百科,來源,公有領域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