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和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8月3日於德法邊界地區的維耶阿芒陣亡士兵墓園(法語稱為Le Vieil Armand),一同出席活動,以紀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週年。當場升起2國國旗、奏國歌,低頭向一戰的死難者致哀鞠躬,之後,德、法兩位總統熱情擁抱,雙手緊握。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指出,這幅上週日,出現於哈特曼斯-維勒科普夫山區(德語名稱為Hartmanns-weilerkopf),即靠近法國東部的爾薩斯省的維耶阿芒陣亡士兵墓園。
直到今天,德、法追思一戰的場景,依舊令人動容;然而1984年德、法2個歐陸宿敵,首度和解的鏡頭,卻更加深刻烙印人們腦海。當時時擔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和德國總理科爾(Helmut Kohl),首度於法爾登公墓(Verdun)握手言和(譯註:凡爾登位於法國東部洛林區,因一戰時法、德軍隊在此進行血腥激戰而聞名)。當時,密特朗和科爾向世人展現,一戰、二戰以來的宿敵,德、法2國,終於達成和解, 並宣誓指出:「我們的共同祖國是歐洲」。
歐洲唯一道路:和平合作
報導指出,時至今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年週年,法國總統歐蘭德和德國總統高克,再次發出如下和平訊息:我們從民族主義和野蠻屠殺中汲取了教訓。德、法2國,將承擔起責任,繼續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德國總統高克認為,歐盟的締結並非源自於「歷史偶然,而是總結歷史教訓,所得出的制度化成果」。法國總統歐蘭德則更進一步表示,歐洲歷經兩次恐怖的世界大戰,卻能轉化為「和平善果」,堪稱世界上,可資借鏡的榜樣。
法國總統歐蘭德指出,當數百年來彼此傷害的宿敵,終究都言歸於好,為何在中東或非洲不能實現?他也表示,法國願意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和解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至於,德國高克的表態喊話,則更為謹慎。然而,重要的是,這兩個代表性人物,意向一致,向俄羅斯釋出如下訊息:人們不能再生活於1914年「民族國家時代」,就像俄羅斯不該再重蹈當年俄國沙皇的覆轍一般。
《德國之聲》指出,從哈特曼斯維勒科普夫山區的墓園,也發出如下訊息:「戰爭不能再被當作政治手段」,即便令人遺憾的是,數十年來的巴爾幹地區、格魯吉亞,以及現在的烏克蘭,皆出現戰爭不斷爆發。德國總統高克指出:歐洲現在只有「彼此合作」,這一條路可走。
堅持紀念過往歷史
歐蘭德表示,如今的歐洲並不完美,還有許多爭議之處。例如經濟、就業和團結、互助精神都仍須加強。但是,歐洲依然是個,和平和自由保障的國度。他的看法認為,經歷了2次世界大戰,歐洲人別無選擇,只有完成這項「人類歷史上的非凡冒險」。這位法國總統,同時也稍稍提及自己的家族歷史指出,他的爺爺和外公都從不多提戰爭經歷,因為不堪回首;現在的我們,則不能繼續沉默,堅持必須回顧、紀念過去的理由是:「不讓毫無意義的死亡,戰爭的恐怖暴行再次重演」。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8月3日,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週年紀念儀式,在哈特曼斯-維勒科普夫山區(Hartmanns-weilerkopf)舉行。哈特瑪尼斯威爾庫夫山,被一戰時期的法國士兵命名為維耶阿芒(Le Vieil Armand),這裡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孚日山地區的主要戰場之一。戰爭期間,此地被炸彈、沼氣和手榴彈的遍地烽火,造成一片死亡廢墟。後來這場戰鬥的勝利,確保了米盧斯地區法國軍隊得以進攻德國,取得勝利。確切的死亡人數,至今為止仍是個謎,有的說法是2萬,有的說死了3萬人。如今,該紀念場址的地下室,裡面仍存有1萬2千位,無名士兵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