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底因看到《紐約時報》報導〈亞洲最肥胖國家,營養學家從大食品廠商拿錢In Asia’s Fattest Country, Nutritionists Take Money From Food Giants〉,而在本刊專欄1月18日,寫了一文,〈廠商贊助研究,馬來西亞肥胖者更多!台灣呢?(http://www.peoplenews.tw/news/0d68227e-c964-43d0-a0e3-ea574ae4a92a)〉。討論廠商贊助學術界及醫界研究,常有很大的「利益衝突」問題。這類研究可能對廠商有大利益,研究者也有好處,但是社會反可能受害。
那文中還提到,亞洲國家對利益衝突的觀念較薄弱。馬來西亞的營養學家,與國際食品廠商的關係太密切。在歐美若有利益衝突的質疑時,較會受抵制。開發中國家因缺研究經費,較不會抵抗廠商的資助。廠商可說靠提供研究基金,研究者顧問費等,來資助有利於廠商的研究。從下面討論最近發生的案件,酒廠商資助酒與健康的研究「被撤銷」,說明美國一樣有,只是隱藏得較好比較高明。
上億預算的酒與健康研究遭撤銷
最近這一預定須億(100 million)美金研究經費,而且於今年初,早已開始的「適量酒及心臟血管健康研究Moderate Alcohol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Trial;酒健康研究或MACH研究」的研究計劃,於6月15日宣佈正式要撤銷。若真繼續下去,跟上文馬來西亞的營養學家的研究一樣,或可能有更嚴重後果。拙文來討論,這酒廠商資助,有嚴重的利益衝突問題,值得台灣注意學習。
早已於今年初,就已開始的研究,因《紐約時報》於3月,首先由記者Roni Caryn Rabin報導,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官員及主持的研究者,找酒廠商請求(solicitate)資助,互相討論,很可能使研究計劃,受其影響。NIH調查後,於6月15日正式撤銷這酒健康(MACH)研究。從我讀到的資訊,很贊同撤銷此研究,可說是懸崖勒馬的好事。
圖:NIH屬下的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的院徽(Logo)(從Wikipedia)
NIH屬下的「國家酒精濫用及酗酒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酒研究院)」的官員及主持研究的科學家,隱藏他們跟廠商接觸的事實。以後另文於醫學刊物再來詳細討論,為何科學及醫學上,找出這大型昂貴的研究,有不少的漏洞。事後來看,這利益衝突很明顯的研究,為何可經過重重關卡,被批准獲得有上億經費的研究,預算中67%是酒廠商資助。
這研究撤銷案在最近美國媒體廣泛地報導,若想找原文的討論,只要用「NIH shut down alcohol study」或用「MACH(Moderate Alcohol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Trial)」填入搜尋欄內,一按就可找到很多的報導,不只一般報紙,連科學雜誌都有,《紐約時報》的討論較詳細。
研究計劃開始前的利益衝突接觸
這計劃是由上述NIH的「國家酒精濫用及酗酒研究院;酒研究院」的官員主導,雖然研究院的高級官員,及後來的研究計劃的主持人都說過好幾次,他們未跟酒廠商討論過,請求(solicitate)資助這研究計劃。不過《紐約時報》的記者下工夫,去探找資料後,發現並不是這樣。酒研究院的官員,及研究主持人,很早就很熱心地,用不少方法去推動酒廠商,資助這研究。
NIH的官員安排而且出資,請後來主持這研究計劃的科學家,哈佛的Dr. Kenneth Mukamal,於2013、2014年好幾次,去酒廠商或酒業機構或組織的高級經理人聚會時,宣傳適量(moderate amount)的酒對健康有益的證據,但是證據仍不能說服人。科學家說須要大型研究使人確信,天天飲適量的酒,對健康有益的,尤其可減少心臟血管疾病。請注意這「天天」飲酒,而且研究目標,把酒當為健康食品,這對酒廠商,有多大的吸引力。
美國的NIH的政策,禁止任何官員或研究員,直接去請求,甚至不能建議廠商捐款,資助他們的計劃。記者從找到的資料,NIH官員安排預定的研究主持者的科學家,去廠商們的聚會中討論。就是這樣,這位科學家,仍否認他向酒廠商推廣此研究計劃,多次向酒廠商的演講,他美其名說只是去教育那些經理們,不是去請求贊助。不過記者找出研究計劃主持人演講的幻燈片,內有詳細的計劃內容,甚至有計劃中,將來的研究地區及負責人等資料。
記者爆料後的調查
因為《紐約時報》的爆料,NIH的院長Francis Collins開始對此研究關心,廠商對研究的影響。Dr. Collins下令院內調查,院內官員有沒有違法,向廠商請求捐款作研究計劃。同時要求院外咨詢的專家顧問們,再度深入調查這研究計劃的設計,及研究的科學方法等。
這酒健康研究計劃,其實早已於2018年初,就開始進行了,院長為何研究開始後,又再度調查?因為根據上述《紐約時報》報導,很顯然這酒研究院主管這研究的官員,以及這研究主持人,都隱藏了事實,他們跟酒廠商有相當值得懷疑的利益衝突來往。
下令調查約50天後,健康研究院於5月10日,很快地就要求暫停此計劃繼續下去。6月15日上述NIH的院外咨詢的顧問委員們,向院長推薦,把酒健康(MACH)研究計劃,整個撤銷。Collins院長同意撤下,不再繼續,並於幾個月內處理善後工作,關閉整個所有的研究。
為什麼要撤銷
這裡只簡單寫那調查顧問委員會的其他利益衝突的發現,不但NIH酒研究院官員及研究主持的科學家,隱藏上述跟酒廠商的會議,調查還發現酒研究院的官員、主持的科學家及酒廠商代表,經常用email討論。酒廠商代表還建議,這研究計劃方法細節,科學家還回答酒廠商代表的問題。這位主持的研究者,還用電訊開會(conference call)與約12位酒廠商代表,一起討論。
顧問委員會懷疑,研究主持者,早期且經常性與酒廠商代表的討論,使這研究的科學可靠性及可信度,就會出大問題。院外咨詢科學家,還發現有不少科學方法,有大漏洞。這裡無法詳寫,再度調查時認為,這研究的方法,可能不能偵探出喝酒的壞處,只能查出好處來。最大問題是,這個研究是否受廠商的影響。
因為這樣的懷疑,最大的啤酒廠商Anheuser Busch InBev就於6月初,6月15日正式發表撤銷研究前,就宣佈要停止本來要捐出的1千5百萬研究捐款。尚未看到其他4廠商的態度。
結語
這裡再度寫出台灣可向國外的案件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馬來西亞的肥胖問題,想跟營養學家接受國際食品廠商,提供的研究經費有關。這酒健康(MACH)研究雖大不同,但基本問題還是類似。我讀了不少文獻後來看,幸甚幸甚,美國的調查記者Rabin的功勞很大,連NIH的院長Dr. Collin都感謝那記者。台灣可從馬來西亞及美國這兩案件,學習利益衝突的教訓。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