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紐約時報國際版》(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報導指出,馬英九認為,大陸顧慮太多,以致兩岸領導人無法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見面。這是馬英九總統敦請前副總統蕭萬長,代表台灣前往北京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之後,首度針對馬習會做出公開回應。
馬英九總統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當記者詢問無法在11月的APEC促成馬習會,北京有什麼損失?對台灣又有什麼影響等相關問題時,馬英九回答時表示,我們一直認為APEC是兩岸領導人會晤最恰當的地方,不論是場合、頭銜、身分,都已經有非常具體的規畫,尤其是在台灣,「民眾的支持度都很高」,可是大陸的顧慮比較多,擔心會給外界「兩個中國」的印象。
馬英九指出,我們在很多場合都一再說,中華民國政府不會去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政策,這是我們憲法所不容許的,中國方面顧慮多了一點,所以沒有辦法在APEC見面,確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紐約時報》在一篇專訪之餘的側寫報導,提出質疑指出,僅管馬英九一再重述表明,作為一個美國的長期盟邦,他會格外小心於國際事務的平衡原則;然而,在實際作為上,馬英九卻著重跟中國的貿易,遠遠大於跟其它國家發展貿易關係。而且,中國北京長期以來,還把台灣看作中國所轄的一個省份,有一天終將把台灣併入其領土。
報導還指出,近幾個禮拜以來,中國國家主席席近平,對台灣採取較為強硬立場,並指出台灣是中國「一國兩制」的模範生,他如此對待香港,也如此看待台灣。對於席近平此一觀點,接受專訪的馬英九,強力表達完全不能接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