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創台灣國際化的第一步就要實行一人多國語言政策。
台灣是寶島,是瑰寶,只要在台灣待過的人,都有憨直,講情義,能伸能屈的本領,這也是台灣歷史不同時代的薰陶,考驗所粹錬出來的。雖不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但可是難能可貴。在台灣的人應該將這特質極大化來化解任何的內部困擾。
歷史可以是包袱,也可是借鏡,它不該是主角,只是過去的場景;人事常變遷,靠的是能耐;台灣在不同朝代的替換下,愈變愈堅強,明年總統大選又將帶來新的格局,在政經都有很大隱憂下,我認為台灣大幅的國際化是必需的。而這其實也是台灣的強項,從台商的本事再加髙居世界前幾名的外匯存底,就是佐證。至於如何國際化呢?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台灣人民的本领,憨直,講情義,能屈能伸,這是多麼自然完美的軟實力,在國際上必可「天涯若比鄰,四海皆兄弟」;可是若要主動地去影響國際友人,語言就是贏得友誼,信任, 進而帶動彼此政經發展的一大利器。
所以我主張台灣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大幅提升人民世界各國語言能說能聽能寫能讀的能耐。當有一天,台灣人民每人普遍都可說三,四種世界語言時,台灣的貿易,觀光,經濟,政治...都將大大進步,世界人民將都很樂意與台灣的人民交往。政府,社會,學校,公司,家庭若都能配合這一人多國語言政策,台灣將可主動吸取更多的世界資源與知識,而不再需像歷史上𣎴斷受外力來決定台灣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