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俄烏危機離戰爭有多遠(二)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俄烏危機離戰爭有多遠(二)

——閑話三人行:萬潤南、廖天琪、田牧

 2022-02-17 09:30
閑話三人行談俄烏危機。(左起)廖天琪、萬潤南、田牧。示意圖/擷自PBS News hour影片,田牧提供,民報合成
閑話三人行談俄烏危機。(左起)廖天琪、萬潤南、田牧。示意圖/擷自PBS News hour影片,田牧提供,民報合成

俄烏危機背後的因果緣由

萬潤南:天琪那個感覺我覺得很對,就是說烏克蘭這個問題,第一它不是問題,第二還有一個很深的背景。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拜登與他的屬下蘇利文能言之鑿鑿說「2月16日,俄軍很可能『全面入侵』烏克蘭」。要說拜登在胡編亂造,絕對不是這麽一回事,問題應該從普丁身上找答案。

編制情報,是普丁在克格勃時期的專業,為了配合美俄談判,普丁自然會在俄烏邊境擺一個局,即「2月16日,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劇目」,自然也會安排情報漏洞與破口,法廣不是也有報導「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與普丁是老友:悲觀警告俄烏恐開戰爭」。普丁擺局,嚇唬的是澤倫斯基;拜登報消息也合理,他清楚普丁擺的是假戲,但拜登當然要真唱,嚇唬的也是澤倫斯基。這其中的局說來也簡單,普丁拉上盧卡申科一起大陣仗搞軍演,逼拜登、北約「停止東擴,及不在俄邊境附近部署威脅性武器系統向俄提供法律保障」,這劇本在眾目睽睽下不演,普丁豈不是自我打臉?對拜登來說,一定不會簽署這樣保證,否則拜登也是自我打臉,那由誰來承擔責任呢?按劇情應該是澤倫斯基。

現在馬克宏、蕭茲、尼尼斯托等一起參與進來了,一句話就是逼澤倫斯基自己打臉,逼迫他自己收回加入北約願望,這樣的劇目才合情合理。可悲的是小國無外交,弱國也無外交,烏克蘭都攤上了。澤倫斯基原本是演員,他的命運總是離不開舞台角色,即便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他依然逃不脫大國政治編劇、導演的指揮棒,最終還是充當了自己打臉的丑角。所以天琪感覺很對,它不是問題。

現在來談背景問題。俄烏危機,衝突的主要牽扯方是俄羅斯、烏克蘭、北約和美國,準確地講這是一個地緣政治問題,是俄羅斯和北約在歐洲的矛盾衝突,北約要東擴,俄羅斯感覺到對它是個安全威脅,這就成為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本來並不應該是問題,問題出在哪裡呢?

對任何一個事情,我認為要從多方面去考察,或者說了解與分析,一是追溯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究竟是怎麽發生的?川普執政時,季辛吉給他建議,要「聯俄抗中」,那麽現在變成了一個什麽格局呢?現在變成了一個「俄中聯手,對抗西方」的陣勢,這個局面顯然不符合季辛吉的那個大格局,怎麽會變成這樣?還有在這之前發生了一些什麽事情?這個來龍去脈、還有好多事情都是有一個因,有一個果。

引起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衝突,是俄羅斯占領了克里米亞,還有烏東地區部分割據,造成烏克蘭的連年內戰,這個問題又怎麽看呢?還有俄羅斯從前蘇聯發生的變化,2014年開始,俄羅斯重新把克里米亞占為己有,這中間發生了什麽事情?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冷戰結束,經過10年20年了,俄羅斯從來沒有對克里米亞表示過興趣,怎麽會從2014年起克里米亞成了問題呢?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我覺得很重要,說是前因後果,哪個是因?哪個又是果呢?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歷史原因與背景,俄羅斯實際上一直對中國持提防態度。當時普丁的許多助手包括普丁自己,實際上針對中共的意識形態公開表示,「我們跟你不是一回事」。前一段媒體在議論「中俄結盟」的話題,普丁很明確的表示,「我們不是同盟」。那麽中國也會啊,馬上公開表示,我們不是盟友,勝似朋友、盟友,這個話也說得出口。實際上普丁周圍的一個重要人物在與前德國情報局局長奧古斯特•漢寧的一次訪談當中說到,「對普丁來說,執政後從來都把中國看成是主要的威脅,而且還說我們從來沒有改變過這種觀點。他認為俄羅斯面臨的是三大威脅:第一個是中國的擴張;第二個是伊斯蘭恐怖主義; 第三個才是西方的遏制。那麽怎麽又從這種狀態,變成了現在的實際問題呢?這次普丁一下子簽了15個協議,實際上涵蓋很廣泛,包括在軍事上的合作,那麽這個結果又是怎麽來的呢?另一方面,百年來的中國民意,對俄羅斯、對老毛子也是非常不放心的。

侵占中國利益、領土最多的是俄國,也就是說在世界大格局中,或者說在世界範圍博弈中,稱得上平衡世界的三國犄角之勢者,當屬美國、俄羅斯與中國。歐盟從屬於美國勢力,北約軍事集團的舵手、掌門人是美國。盡管法國總統馬克宏公開表示,應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來保護歐洲。他設想的「歐洲軍」是在北約框架之外建設一支防務獨立的軍事集團,但這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在全球戰略中能占一席之地的王者,很大程度上必須具備獨立與實力的軍事力量,歐盟真的還算不上。


烏克蘭面對俄羅斯軍事入侵危機。圖/擷自PBS News hour影片

美俄也有十年的友好與信任

萬潤南:季辛吉很清楚,三國鼎立之勢,美國當然要聯合一國。美國當年能夠把前蘇聯搞垮,是因為尼克森打開中國大門「聯中制蘇」,把中國拉過去,共同對付前蘇聯,造成前蘇聯帝國的轟然倒塌。這幾十年來,俄羅斯一代代領導人戒備與忌諱中國,對中國並沒有什麽好感。

從意識形態上來講,冷戰結束,蘇聯垮台,俄羅斯自認為跨進了民主體制的陣營,從葉利欽到普丁,他們滿懷信心地敞開胸懷,去擁抱西方。俄羅斯很清楚,在許多場合均公開表示:俄羅斯與中國不是一回事。盡管中國一直堅稱是列寧主義、史達林主義的信徒,但對這一點,俄羅斯也是極其不爽的。對俄羅斯來講,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包括每年對極權制度下受難者的悼念,普丁與俄羅斯在思想上價值觀上,已回歸到本源的東正教倫理。我看過一些系列節目,實際上普丁的意識形態,或者價值觀已經脫離了共產主義,而是皈依了傳統的西方宗教文化與思想。

尤為重要的是什麽呢?2000年時,普丁本人在柯林頓最後任期時候,當面向他表示:俄羅斯要加入北約。也就是說俄羅斯本來與北約沒有問題,眼下卻成了問題。北約潛移默化地東擴,俄羅斯當然反對,因為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為什麽原來不是問題,怎麽現在變成了問題?而且還是很重要的問題呢?當時柯林頓是最後的一個任期,據說當年柯林頓是拍著胸脯肯定道:「為什麽不可以呢?」那麽後來怎麽又會有問題了呢?

當時有個說法,柯林頓因為是最後一年了,這個事情需要與北約協調。柯林頓之後小布什接任總統,所以從2000年至2004年,俄羅斯又找了美國三次,普丁與小布什談此事,盡管世人皆知小布什與普丁的關係,可稱得上「一往情深」。在大國政治中,美俄是競爭對手,而有意思的是小布什對普丁一直「另眼相待」,頻頻向普丁示好,和他一起同台共舞,為他開車,甚至請他到父親老布希家做客。小布什在卸任總統之際,給梅德韋傑夫打了個告別電話。按規矩,他只打給梅德韋傑夫總統即可,可是他還特意打給了「老朋友」普丁,親口告訴他:「喜歡和你一起工作,希望你繼續成功!」但俄羅斯要加入北約一事,還是不了了之。

克里米亞事件使美俄反目

萬潤南:加入北約一事,讓普丁徹底的失望了。

2002年,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提出加入北約申請,北約當時也是討論拖了2年。普丁曾多次表明,俄羅斯從開始「堅決反對」轉為「較為容忍」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的立場。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被批准加入北約。這時普丁應該明白與清醒了,北約根本就不想讓俄羅斯入夥一起玩,俄羅斯申請加盟北約早在柯林頓時期,北約始終不給任何回覆,而波羅的海三國數年後的申請,居然是後者居上,北約批准了他們的申請。

這讓普丁認清了一個事實,美國與北約,並沒有視冷戰結束後的俄羅斯為合作夥伴,而依然是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普丁只能隱忍吞下苦果。

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又發生了什麽事情呢?發生了烏克蘭顏色革命。這裡為世人呈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麽二十多年來俄羅斯從來沒有提過,或者想過要把克里米亞拿回來?因為很大程度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而且烏克蘭還有一個親俄羅斯的總統。

克里米亞半島原本屬於俄羅斯的。赫魯雪夫是烏克蘭人,他擔任前蘇聯第一書記的時候,把那些軍事重工重裝備工業移到烏克蘭,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這麽說吧,上海江澤民當政時,他要給上海更多的政治上傾斜,有點類似的性質。蘇聯瓦解後,俄羅斯也沒有提出要把這些東西拿回來,為什麽呢?

2008年的南奧塞梯戰爭時,烏克蘭支持格魯吉亞,並向其銷售武器,俄烏一度產生齟齬。2010年,維克托·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他被普遍評價為最親俄的民選烏克蘭總統。正因為當時烏克蘭有這樣一位親俄羅斯的總統,兩家關係非常緊密,所以克里米亞在俄手裡與在烏手裡是一樣的。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簽署入俄條約,俄羅斯法律在克里米亞正式實施,並宣佈從即日起克里米亞半島正式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圖/擷自BBC中文網

2014年烏克蘭變天。我查了一下,這一幕變天記確實有美國的關係。因為當時有一個政治反對派人士維克多·尤先科,被稱為是美國的女婿,他的太太葉卡捷琳娜·尤先科是烏克蘭人,但她在美國出生與長大,曾先後在美國海關、國務院、白宮、財政部等高級部門工作,擔任過美國助理國務卿的助手,參與人權及人道事務等工作,由此一直被人懷疑為美國特工。1991年,葉卡捷琳娜作為烏克蘭-美國基金會的創始人和代表前往烏克蘭,領導那裡的皮利普-奧爾利克研究所,同時還擔任烏克蘭銀行人員國家培訓中心的顧問。葉卡捷琳娜在飛機上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維克多·尤先科。尤先科曾任烏克蘭國家銀行行長、政府總理,並領導了2004年的烏克蘭「橙色革命」獲勝,擔任烏克蘭總統。他的反對者指其妻子葉卡捷琳娜的美國背景,為美國插手干涉烏克蘭的內政。

我們接著說親俄羅斯總統亞努科維奇,在整個變天期間,實際上他飛赴俄羅斯避難去了。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預感到危機,倘若說俄羅斯身邊站著一個絕對的、或者根本不友好政權的話,那麽克里米亞對俄羅斯來講,它是大西洋的出口,幾乎是唯一的一個出口,非常重要,所以俄羅斯出手收回了克里米亞。

這就是俄烏危機的前因後果,這內中的是非曲折到底是對、還是錯?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還有對這一事件的最後評估,就是利弊得失,這麽一來俄羅斯當然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什麽代價呢?美國制裁,西方制裁,制裁以後俄羅斯的整個經濟幾乎被腰斬,在這一時候中國抓住了機會粉墨登場,給了俄羅斯一個大單。實際上俄羅斯能夠熬過這一波嚴重的經濟制裁浪潮,很大程度上是中共輸血,最主要的就是當時全世界原油價格已經跌到40美元以下1桶,中國照樣按100多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進口使用,這不就是在輸血嗎?這內中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什麽?究竟怎麽會發生這個國際政情大棋局的演變?

世界忽視了一位老人的警示與預言

萬潤南:我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1997年有一本書,是老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寫的,書名是《大棋局》,書中是從世界政治大格局來剖析這個大棋局,布熱津斯基在25年前,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彼時還沒有俄羅斯要加入北約一事,中美關係也沒有鬧到翻桌子的程度,更沒有烏克蘭克里米亞問題等等,作者分析當時全球一些國家的歷史制度政情等特徵、格局,及可能的發展與演變,嚴肅地指出:對美國來說,最大的潛在威脅是中國與俄羅斯,或許還有伊朗,結成一個大聯盟。作者闡述道:結成這種反霸聯盟的原因,不是因為意識形態,而是相互補充與填補的對美國的不滿。就是說中俄兩國是整個世界地緣政治當中的棋手,伊朗是局部,是一個支節國家的角色,是局部地緣政治的參與者。

布熱津斯基如此認真嚴肅地預言了國際政情的演變與結構,卻沒有引起美歐政治家的重視,90多歲的季辛吉老人一直在憂慮,卻早已無人關注和聆聽他的嘮叨了。

說實在的,布熱津斯基當年的擔憂和預言,不得不令人感嘆,現在國際大格局的演變現狀,正是他多年前所最擔心發生的態勢。(待續)


老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知名著作《大棋局》。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