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可可」都仰賴進口,這幾年,屏東農民利現有的檳榔園種植可可樹,種植面積已超過200公頃,屏東縣長潘孟安今(14)日前往內埔鄉參訪可可農園,除親自體驗可可發酵過程,並關心未來產業的需求,他表示,縣府將投入技術與資源整合,建立產官學專家群,串聯個體形成產業群聚,協助縣內可可農友,推廣屏東可可新興產業。
屏東縣種植可可的範圍從長治鄉到新埤鄉,目前主要集中在內埔、萬巒及潮洲等鄉鎮,種植面積超過200公頃,可可農對於從種植到完成可可巧克力等相關產品的技術流程「需求若渴」,期待政府協力行銷擴展通路,潘孟安今7月14日(二)在內埔鄉長利八魁及村長等人陪同下,參訪內埔農友陳瑞光在檳榔園下種植的有機可可樹,除逐一瞭解可可樹的品種、生長過程,並親自體驗可可採收後的發酵過程及試用以可可料研發的護唇膏及餅干等加工產品。
潘孟安表示,目前國內的可可大多仰賴國外進口,但縣內種植的可可不僅品質優良且面積逐年增加,尤其農民利現有的檳榔園種植可可樹,是一項新興的產業,他說,農民最擔心的是可可銷售及加工產品的行銷通路,如何讓可可產值提昇及透過加工增加可可附帶價值,是縣府努力目標。
目前縣府已積極推動可可產業的培力課程,未來並將爭取經費,辦理初階及進階課程,滿足農民需求,一起與農民推動產業發展。
潘孟安進一步說,一般市面巧克力是以抽脂後的可可粉加上替代脂調合而成,而屏東農友陳瑞光自產自銷的可可產品,是採用未抽可可脂而製成的巧克力,具有豐富濃郁的口感,甚至可以依顧客口味客製化調配,尤其可以淬取可可脂替代高經濟價值的橄欖油,或是由農民自創品牌及朝向休閒農園方向經營,將是屏東可可產業發展的利基。
農友陳瑞光表示,可可樹種植3年後就可收成,每年平均可採収10個月,目前他在檳榔園約種植1公頃的可可樹;潘孟安肯定農民靠著自己摸索而有現在的成績,期待產官學的努力,讓更多民眾前來屏東體驗可可產業,品嚐「真的,巧克力」。
潘孟安參訪瞭解可可(照片/屏東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