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立委補選結果與國家政局發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立委補選結果與國家政局發展

2019-03-18 10:50
此次立委補選結果,民進黨重拾信心之餘,更應該用心執政。記取去年選舉教訓,避免重踏覆轍,真正尊重文官專業,胸襟開放廣聽民意,務實處理包括兩岸丶經濟等攸關全民福祉問題。圖/翻攝自候選人臉書
此次立委補選結果,民進黨重拾信心之餘,更應該用心執政。記取去年選舉教訓,避免重踏覆轍,真正尊重文官專業,胸襟開放廣聽民意,務實處理包括兩岸丶經濟等攸關全民福祉問題。圖/翻攝自候選人臉書

被視為2020前哨戰的立委補選結果揭曉,在4席立委補選,國民黨1席,民進黨2席,金門縣由無黨籍人士當選。此次選舉是去年九合一選舉的延續,民進黨是否止跌丶國民黨保溫丶韓流續燒,倍受矚目。民進黨維持新北市三重及台南市選區的席次,國民黨僅保住原有彰化縣選區。三個具有高度政黨競爭的選區,雙方票數差距不大。

此次選舉投票率高於一般平均不及三成的補選投票率,新北市三重投票率42.1%丶台南市44.53%丶彰化縣36.59%丶金門縣21.21%。除了金門縣之外,其他均高出補選的平均投票率。尤其競爭激烈的台南市及新北市三重區,均高達四成以上,投票率的增加,以傳統是民進黨票源區分析,對於民進黨候選人有利。台南市民進黨候選人郭國文領先國民黨謝龍介約三千票,3.5%的差距。新北市民進黨的余天,領先國民黨的鄭世維約五千多票,5%上下。投票率的上升,表示動員投票及中間選民投票比較踴躍,以支持綠營為主的選區,有助民進黨候選人,不言而喻。

民進黨此次補選結果,成績不錯,有止跌效用。國民黨在兩個民進黨票區,攻勢猛銳,但仍失敗。此次補選,國民黨來勢洶洶,民進黨危機意識高漲,傾全力輔選,最後守住兩席。作為執政黨,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選民回饋,保握中央執政機會,作出有利於國家人民的公共政策。蔡英文總統表示爭了一口氣,但絶對不能鬆一口氣。民進黨中央表示沒有贏,只有止血而己,是守護台灣民主的勝利。均是相當得體的回應。欣慰之餘,使命責任更重,不負選民期待,去年九合選舉失利,痛定思痛改革再出發,一百多日子,僅是些許成果,仍有太多事情,企待規劃執行。

棄保策略成功 郭國文險勝

此次立委補選的過程,相當特別,藍綠兩大政黨全力以赴,傾全黨人力丶資源投入。政治大咖雲集,次數頻繁丶介入甚深。民進黨蔡英文總統丶蘇貞昌院長之外,陳水扁前總統也公開支持民進黨提名人。賴清德前院長連續十多天陪同參選人掃街拜票,原本比較冷清丶局部的區域立委補選,這些現象相當罕見。選舉結果證明陳丶賴兩人發揮關鍵性力量,自行參選的陳筱諭打著特赦阿扁,批評黨內派系打壓,加上台南民進黨內爭。民進黨棄保策略成功,過程相當戲劇性,費盡心思及力量,有驚無險過關。

國民黨也不惶多讓,黨主席丶前總統丶有意角逐總統的太陽們,積極投入,韓國瑜熱潮沒有消退。台南市謝龍介丶新北市三重鄭世維,複製韓氏模式。前者在農業及號稱全台最綠選區,掀起風潮,最後功敗垂成。新北市三重選區,情況雷同,余天全國知度頗高,在該區當選過立委,贏了對手五千多票。國民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坐享討厭民進黨的紅利,三個多月之後,選民收回部分紅利。國民黨應有自知之明,個中奧妙一清二楚,國民黨經過此次選舉衝盪,連在金門縣失利,彰化縣提名人柯呈枋只贏民進黨黃振彦四千多票,這兩席均是原國民黨籍立委高票當選縣長所留下。

去年11月24日,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遭到前所未有挫敗,民進黨誓言因應民意,徹底反省檢討,行政部門及黨務部門調整人事,欲接地氣,提出不少利多政策。選舉結果,民進黨尚告欣慰,但是未來總統大選及執政,仍然充滿挑戰,相信民進黨心知肚明。民進黨執政團隊在補選結果發表的公開聲明,均秉持謙虛丶承擔更多責任,值得肯定。

大咖雲集 政治意義昇高

區域立委補選,係局部性,不是全國性;投票率偏低,不似常態性選舉,選民應以政黨認同高丶公民責任感濃厚丶較易關係動員為主。因此選舉結果反映的民意,不及全國性常態立委選舉。可是此次立委補選的政治環境,選舉過程兩大政黨全力動員,代表性人物賣力支持,媒體報導盈庭,選舉訴求觸及國家認同及兩岸問題,將選舉的政治意義昇高。此次選舉提及一國兩制丶香港化丶台灣主權等,未來總統大選,這些議題似不可免。如何有較完整論述,面對發大財丶顧肚子等民生訴求,真正說明民進黨政府的原則丶政策丶執行方案,俾讓人民有感。包括因應韓流來襲,這些才是釡底柚薪之道,不是隨波逐流,或一些冷言冷語,否則傷害自己,更造就對方。

主要政黨的總統提名作業即將開展,距離總統大選不到十個月。此次立委補選結果,民進黨重拾信心之餘,更應該用心執政。記取去年選舉教訓,避免重踏覆轍,真正尊重文官專業,胸襟開放廣聽民意,務實處理包括兩岸丶經濟丶政府效能等攸關全民福祉問題。國民黨去年地方選舉獲勝,有些人認為遲早重返執政。黨內太陽角逐總統大位,迄今高潮迭起。此次選舉結果,對於國民黨當頭棒喝示警功能,黨內總統提名更加撲塑迷離,擁韓聲浪可能有增無減。國內未來政局發展,因為此次立委補選結果,有些微妙變化,但是政治發展主軸不可能因為局部性立委補選而巨大翻轉。國內未來政局發展,依然充滿變數,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嚴峻的台海兩岸互動,諸如國內政治丶經濟丶社會丶教育等問題,均仍考驗民進黨政府及主要在野黨國民黨。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