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今(27)日晚間發佈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接受卡達《半島電視英語台》半小時專訪,針對香港民主普選、兩岸與台美關係、「馬習會」及東亞區域情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針對APEC「馬習會」議題,總統馬英九強調不強求,但「還會繼續創造條件」。
《半島電視台》詢問馬英九,「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會面(APEC馬習會)無法成行?」馬總統答稱,「我想中國大陸是擔心在APEC舉行馬習會,會給外界錯誤的印象,好像他們已接受『兩個中國』或承認我們的國際地位等,其實這都是多慮的,因為APEC當初設計時就已考慮到了」。
專訪中記者再追問,「今年的APEC是否可能讓兩岸的領導人會面呢」?但馬英九說,「我們現在得到的答覆是,他們認為這個場合不合適,但我們也沒有其它的方案」;此話似乎形同宣告今年在APEC進行「馬習會」已確定破局。
以下是專訪中關於「馬習會」及兩岸領導人會面部分內容:
問:兩岸領導人是否有可能會面,今年的「亞太經合會」(APEC)是否可能促成馬習會?
總統:去年11月我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被問到這個問題,我表達了如果(雙方)要見面的話,APEC開會的場合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它所有的安排,幾乎把我們擔心、顧慮的敏感問題都處理掉,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還是認為不合適,所以我們的態度是,我們還會繼續創造條件,但也不會強求。
問: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會面無法成行?
總統:我想中國大陸是擔心在APEC舉行馬習會,會給外界錯誤的印象,好像他們已接受「兩個中國」或承認我們的國際地位等,其實這都是多慮的,因為APEC當初設計時就已考慮到了。
20多年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出此構想時,就是希望在這樣的安排下,台灣可以參加,但不會造成中國大陸及外界的誤解我們幾乎每年都參加,並沒有因為參加而被大家認為中共已經接受「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更何況我個人在許多場合都說過,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們不可能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談到兩岸關係時,一再強調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就是這個道理。
問:兩岸目前發展其實仍有相當一段距離,請問您如果與對岸的領導人會談,可能會談哪些議題?
總統:兩岸從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到現在已有65年歷史,在這麼長的階段中,雙方都是處於對立與衝突的狀態,只有在最近的6年,我們能降低台海的緊張,促成了兩岸的和解。所以你剛剛說,雙方在許多看法上還南轅北轍,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會發展得那麼快,我們也非常謹慎,因為台灣民眾也不希望雙方關係走得過快。
現在主要發展還是雙方的經貿關係,因為經貿關係的發展,不是我們用主觀的意願就可以改變的,這是人民的需要,即使民進黨執政時,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與投資都增加了2至3倍,是發展最快速的階段,我相信這也是他們無法控制的,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不要過度,一步步地走,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長,也走得久。
所以我們認為,如果雙方領導人要見面,在APEC這個場合,相對而言對雙方的影響都會比較小,否則用其它方式,也許雙方內部都會有意見。因為會涉及雙方身分、稱謂及場合的問題,所以當初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想運用原來已設計好的一個舞台進行這樣的會面,可以使衝擊減到最小,但我要再次強調,我們還是會努力創造有利的條件,但也不會強求。
問:今年的APEC是否可能讓兩岸的領導人會面呢?
總統:我們現在得到的答覆是,他們認為這個場合不合適,但我們也沒有其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