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保護國內九孔產業方法值得商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保護國內九孔產業方法值得商榷

 2020-03-20 11:35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產九孔滯銷,政府應給予保價收購、免息,融資。免保費等,協助業者度過難關。並透過育種、科技研發來提升國內養殖鮑魚的技術、品質,作好市場區隔,維持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圖/Pixabay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產九孔滯銷,政府應給予保價收購、免息,融資。免保費等,協助業者度過難關。並透過育種、科技研發來提升國內養殖鮑魚的技術、品質,作好市場區隔,維持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圖/Pixabay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對國內多項農漁產品產銷造成衝擊。據媒體報導受到此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養殖九孔銷售疲弱,業界建議將原本從每年 11 月至歷年 3 月期間,禁止中國大陸活、生鮮及冷藏鮑魚,進入臺灣期限延長至 5 月。以目前兩岸的氛圍,該提案蔡政府應該會很快通過,社會也不會有不同的聲音,只是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治本,若往後中國大陸也以相同的理由,來限制台灣養殖水產品或農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對台灣養殖漁業(如石斑、鱸魚、午仔魚等等)及農產品的影響將相當深遠,政府部門應三思!

九孔(台灣鮑)曾經是國內重要經濟養殖生物,全盛時期產量達2500 多公噸,產值高達 20 億元台幣,新北市、宜蘭、花蓮、台東等地區是主要的養殖地區,後因不明原因(基因劣化、病毒感染、環境惡化……)致大量死亡後,養殖業者度過一段慘淡的歲月。後經過民間業者多年努力,自主性由國外(中國大陸、日本、印尼等)引種自行雜交育種,終於育出新品種(文心鮑),才讓台灣養殖九孔產業稍稍恢復生機。目前國內的產量約為 244公噸,產值約 1.7 億元,以內銷為主,養成的九孔以鮮活方式販售國內餐廳及市場。

鮑魚需求量大 多仰賴進口 

國外進口產品(包括:活鮑、冷凍鮑、調製及罐頭)數量約 3000 多公噸(去年稍減至 2441 公噸),遠超過國內產量,其中近九成來自中國大陸。由於國外養殖之鮑魚體型大,價格較低,品質也不差,加以供貨穩定(台灣生產的九孔有季節限制),在國內有一定的買家及消費者,致對國內養殖鮑魚銷售造成影響,去年國內九孔價格一度降到生產成本之下,引發養殖業者恐慌。正值總統大選,蔡政府不僅實施保價收購以每台斤 400 元的價格收購國產九孔,並進一步的頒布禁令,禁止中國產鮑魚於國內九孔產季進口,來回應民意。近日更以受疫情影響銷售疲弱,加以暖冬影響成長較緩慢,目前產地至少還有 2 成以上尚未出貨,產地價格約為 320-340 元/斤,較去年同期微跌為由,希望政府將禁止鮑魚進口期限延至 5 月底,以維護養殖業者收益。只是這樣的作法短期或許可安撫養殖業者,但是可能衍生的問題及影響,值得各界關注。

首先台灣正積極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之際,以前述理由單方採取禁止輸入方式,有損台灣國際形象,也可能引來對方的貿易報復,得失之間應考量。

其次政府未實施總量管制,廠商可於其他月份大量進口中國鮑魚並加以冷藏伺機再拿出來販售,恐影響該禁令的效果。

再者,目前國內養殖之九孔產量有限,無法滿足國內消費市場需求也無法穩定供貨,如何兼顧消費者權益,考驗蔡政府的決策能力。

最後,中國大陸產冷藏冷凍鮑魚除循正式管道進口(此部分經政府相關單位檢疫檢驗食用安全較無慮)外,還有許多係採走私方式進入台灣販售(數量未明),此部分因未經官方把關,在食用安全上具高度風險,實施禁令反升高消費者食用風險。

這波九孔滯銷起因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導致遊客、外食人口銳減,餐廳生意大受影響。政府應該對症下藥給予保價收購、免息,融資。免保費等等,協助業者度過難關並透過育種、科技研發來提升國內養殖鮑魚的技術、品質並作好市場區隔,維持台灣產業的競爭力,避免節外生枝,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施政亦復如此!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