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的農地紅線在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的農地紅線在哪?

 2015-09-11 13:40

在台灣農地炒作的風氣盛行,已經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環境、糧食安全與國家安全;同樣在國際上,外國政府及財團收購大批農地改為大規模商業用途,造成全球南方國家許多在地小農被驅離(Expulsion)形成社會問題的慘況正受到關注。

農地被掠奪的情況也在台灣發生,我國政府雖想導正缺失卻困難重重;即便新修正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只做半套(只限制農民才能興建農舍,對於只有農民才能購買農舍還有待修法落實)卻已經引來建商、財團、仲介商、立委、部分農民抗爭,以農地價格崩盤為由,要求給老農賣地一條生路。而在選舉與選票考量下,要求「農地農用」的相關法令在立法院通過機率微乎其微,農舍購買大門仍繼續敞開,農地改革腳步似乎又回到原點。

台灣人短利近視,恐怕真的要等到農地消失,糧食需仰人鼻息時才會覺悟到自主的重要性;只是農地已移作其他用途難以回復,這樣的悲慘世界卻要由下一代來承擔,何其殘忍。

農業用地不應是鐵板一塊。隨著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環境變遷、飲食習性轉變、貿易自由化同時考量農村實際狀況(如農業高齡化、大量缺工、農業所得偏低等),以及現存十多萬公頃休(廢)耕、數萬公頃經營效率低的情況,有關土地使用編定確有必要做通盤檢討。台灣究竟該保有多少面積的農地(即耕地紅線)及農業用水才能滿足未來民生需求?還有這些農地的區位如何配置?攸關水土資源及農業的永續開發利用。對此,專家學者已經呼籲多年,政府相關部門迄今未有具體回應,才會讓農地亂象四處蔓延到足以威脅糧食安全,不能再打馬虎眼了!

土地修編固然重要,但後續的輔導管理措施更是關鍵。對於土地被列入優良農地不得他用之農民,政府應該給予優渥的補助和積極輔導產業升級,讓他們的收入能在一般國民所得之上,提高他們的務農意願;未列入優良農地的現行農地,則允許有計畫變更(以免影響鄰近農田),並徵收農地變更增值稅,專款專用供農業區內基礎建設、農業設施改進、農業產銷、農業災害保險等所需;對於閒置的農地(非休耕地),則應課以空地稅,以避免大規模養地。如此才能讓台灣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保住未來賴以保命的糧倉及優良的生產環境,將有限的水土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利用,也才能活化農地使用,避免本土農業的全面崩解。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