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避免炎夏中暑與疫情件下的熱運動體能訓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避免炎夏中暑與疫情件下的熱運動體能訓練

2021-05-30 10:00
NHK的AI從20幾萬篇論文大數據分析,結論氣溫高、濕度上升可以抑制病毒的滋生,夏天陽光強,D3濃度高讓身體抵抗力較強。所以這時節不會放棄曬太陽熱運動訓練的機會。圖/作者提供
NHK的AI從20幾萬篇論文大數據分析,結論氣溫高、濕度上升可以抑制病毒的滋生,夏天陽光強,D3濃度高讓身體抵抗力較強。所以這時節不會放棄曬太陽熱運動訓練的機會。圖/作者提供

這幾天雖然只是初夏,但是一直飆高溫,每天出現33〜35度高溫,體感溫度比體溫高出許多的錯覺。而COVID-19疫情也隨著氣溫飆升真是不遑多讓,NHK的AI從20幾萬篇論文大數據分析,結論氣溫高、濕度上升可以抑制病毒的滋生,其中的機制,認爲與活性維他命D3濃度有關,冬天陽光弱,人們體內D3濃度低對病毒抵抗力低,而夏天陽光強,D3濃度高抵抗力較強。所以這時節我當然不會放棄曬太陽熱運動訓練的機會。

每年夏天我都會選擇做高溫有氧運動體能訓鍊,週三(26日)選擇上午七點到八點合併騎自行車與快走一小時,而週四(27日)因為教學門診幾乎關診,我可以從九點半到十點半一樣腳踏車與快走一小時。與往年不同的是帶著外科口罩,供氧量只有不戴口罩時之75%以下,平常影響不大,但在呼吸速率增加時,又不能拿下口罩,對於身體能量、氧氣、心肺功能都是新的挑戰,我需小心應對。因而運動前後我有做生理跡象:體溫、血壓、血氧與血糖的監測,可以說很小心。

其實過去兩三年來已習慣做自我訓練,包括平速騎40分鐘腳踏車,訓練體力與耐力,交叉長距離騎車一小時以上、平地高溫騎車、與交差常溫與高溫爬坡騎車訓練,已把少運動的大肌肉群能量供應系統都扭轉為有氧運動能量供應系統,所以大概與一般人不同,風險已降低。(參考:

高溫不會熱中暑條件下的體能訓練

運動方式包括連續騎腳踏車與快走,每次以15〜20分鐘而後在陰涼處休息。快走是順便遛狗,因而我們盡量走陰涼的地方走以防人狗中暑,要走以前先喝足夠的水份。今天最後腳踏車騎30分種,與狗狗一起快走一小時。在高溫有氧運動後回宿舍量體溫、血壓、血氧、血糖都在正常範圍。立刻補充水分,享受今年第一批剛生產的荔枝。

快走時順便遛狗,盡量走陰涼的地方走以防人狗中暑,要走以前先喝足夠的水份。圖/作者提供

其實我對熱運動訓練很有興趣,二十年前我從動物實驗與人類系列研究過運動中熱中暑;後來研究團隊也先對在大太陽下上體育課的學生做普查,特別對標準量化的短跑、與中長距離跑步,前後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液肌肉各種酵素,特別是CK與乳酸濃度。我們設計動物實驗,在常溫與高溫度下動物運動,以結論運動中熱中暑對牠們身體的危害、程度與可逆性。除了臨床觀察,也抽血、肌肉切片定性與定量觀察病理、組織化學、與電子顯微鏡下細胞微器官的變化。我也與國防醫學院神經內科醫師研究合作,研究熱中暑動物肌細胞粒腺體之變化。

後來為了進一步瞭解機轉,設計肌細胞、精蟲、分子生物與早期啓動基因的研究,特別是熱休克蛋白質(Heat Shock Protein, HSP)對熱中暑與運動傷害保護,與失能後傷壞的角色。發現HSP早期對腦神經、肌細胞與精蟲多有保護角色,也可以預防熱痙攣、橫紋肌崩解、血管與凝血異常。(參考:運動中熱中暑二十年前的系列動物實驗竟在人類出現

我一直相信適度的高溫運動訓練,一般我不超過15分鐘,可以誘發HSP保護我們身體,也刺激幹細胞成長,修復我們的身體細胞。十幾來年這主題,讓我們研究團隊發表了二十幾篇論文,也促成我從事短暫高溫不會熱中暑條件下的體能訓練。


運動前後做生理跡象:體溫、血壓、血氧與血糖的監測與紀錄。示意圖/作者提供,民報合成

運動前後做生理跡象:體溫、血壓、血氧與血糖的監測與紀錄。示意圖/作者提供,民報合成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