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大選只距三天時間,如在徑賽場上,等於繞過最後一個彎道進行直線衝刺階段。目前最受矚目的是「賄選」的發酵力如何?其二是關於不分區立委分配的政黨票的「搶繍球」,令人眼花撩亂。
占立法院總席次1/3的34席不分區立委席次,在本(8)屆的分配情形是國16丶民13丶台3、親2。下屆呢?國丶民兩大黨以外,藍綠或中間陣營各有若干小黨如雨後春筍,也有數個較有希望接近或超越5%分配門檻,以致藍綠兩大陣營,在政黨票方面起了「內部矛盾」,還是首見。
在藍營方面,國民黨仍是區域立委選舉每區均有候選人的大黨,在不分區政黨票仍會是藍營之首,但在大局面已大幅丕變,並面臨親民黨的競爭,以及「寄居者」新黨的挖牆腳(例如郝柏村的明示和洪秀柱的暗示),國民黨要保住兩位數不分區已有難度,但表面還是「老神在在」,下屆藍營應有2~3個黨有不分區名額。
相對於藍營的競爭熱烈,綠營也不惶多讓。在總統和區域立委局勢大好的民進黨,最後衝刺目標居然擺在「2席」的不分區,令人儍眼。依照民進黨的強調,自估區域43席和不分區12席共55席,距離過半57席尚差2席,而這2席差距就在不分區,所以要「不分票丶不配票」,民進黨就能單獨過半,否則,「改革剩一半」!此言差矣,外界依民進黨實力推估,單獨過半如有如「桌上拿柑」,自估55席,是「謙虛」過度了。
另方面,太陽花學運後崛起的「時代力量」聲勢固然不錯,但也陷入政黨票「空氣票」的危機,提名六人,居然有風聲説時力政票超過民進黨,以致提名六人不足會出現「空位」,或者説時力不分區第六名柯一正當選會不就職,此純為不擇手段之惡意謠言,套用柯P的話:「用膝蓋想也知道」。時代力量的知名度只在年輕世代及社運界,「知名度」及「普及度」不及民進黨十分之一,政黨票如何超過民進黨?除非火星撞地球。而不分區是沒有「空缺制」的,34席都要選出,萬一萬一真的有多餘的選票和席位也是由大黨(例如民進黨)所優先分配,「鴨巢內還有過暝蚯蚓」?
誠如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昨先為時代力量站台,後為民進黨造勢,其中有無矛盾?李遠哲說,民進黨可扮演「大兄哥」的角色,讓台灣的政治更理想。而台灣本土派有相當代表性的「台灣國家聯盟」,也大聲呼籲在政黨票「請分配投票」給民進黨丶時代力量丶台聯,讓本土政黨在國會席次能超過2/3甚至3/4,才能通過重要法案,落實蔡英文總統的五大改革。而吳念真導演同時為時代力量站台和為民進黨錄音,念念不忘的就是「偏綠政黨極大化」。全球兩大台僑組織世台會和世大會,亦決議尊重會員在政黨票的抉擇。
綜而言之,綠營關於政黨票的「焦慮感」是空前未有的。民進黨在最後關頭流於神經太過緊綳,怕國會不過半會重蹈2000「朝小野大」的覆轍。此純是過慮了,2016大選,不但「進步聯盟」可遠超過半數,就是民進黨本身單獨過半,也是事屬絶對必然之事。民進黨組「進步聯盟」是前瞻做法,往後也必要維持此一格局和高度,不宜用不太準確的説法來宣導選民,果不然,最後「以大打小」結果,民進黨多了無關緊要的一丶二席,多了一些政黨補助金,然後呢?
綠營第二隊的時代力量,近來相當飽受「盛名」之累,民進黨所禮讓並大力輔選三艱困區域選舉區,呈坐二望三之勢,政黨票不分區則被外界「膨風」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所提名6席能上4席,就已是成績斐然,要所提名6席全上,那應是幾乎不可能達成的頂標任務。故而,時代力量陷於「上下𥚃外夾攻」窘境,有理説不清。
另方面,綠營「老品牌」台聯也面臨選民「抉擇」的尶尬局面,本屆以民進黨側翼之姿,獲得三席得以組成黨團,而在立法院關於兩岸事務上,發揮相當程度的「防中」功能,但由於組織的老化,和年輕世代有了些距離,加上基層架構遲遲未能成形,此次遇到青年世代的競爭,退居「老三」,還面臨能不能夠安然過5%門檻的挑戰。黨主席黃昆輝喊出他「最後一役」,也和年輕的基進側翼合作分進合擊,也獲本土獨派性格較強烈的政團之聲援,然而,「5%門檻」終究是門檻,票在選民手中,有待事實分曉,但是有起而直追之勢。
至於「綠社盟」,標榜是「反對黨」,定位區格不甚清楚,連三個總統候選人要支持誰也模糊以待,這恐怕就是模糊給選民所帶來的疑慮所在。疑慮一日不廓清,「黨性」就飃浮不定,難以「普遍化」,或能在「菁英論政」占一席之地,但要透過選舉參政,總非易事,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