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世界人權日/楊逵孫女楊翠:歷史正義必須擴及政治受難者家屬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世界人權日/楊逵孫女楊翠:歷史正義必須擴及政治受難者家屬

 2016-12-10 12:25
楊翠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的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中,代表政治受難者家屬致詞,她強調受難者家屬受到二度三度傷害的創痛難以平復,歷史正義必須擴及受難者家屬,才能召喚社會正義。圖/李書璇
楊翠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舉辦的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中,代表政治受難者家屬致詞,她強調受難者家屬受到二度三度傷害的創痛難以平復,歷史正義必須擴及受難者家屬,才能召喚社會正義。圖/李書璇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紀念世界人權日,10日上午在園區內舉行紀念活動,並邀請三百五十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出席,透過合唱和歷史音樂劇等演出,回首受難者的苦難,並記取歷史教訓;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楊翠,也是受難者家屬代表致詞時表示,台灣社會對待受害者家屬先是排斥;歧視,再來是視若無存,最後宣揚寬恕,但社會長期曲解和解的真正意義,讓家屬不斷遭受二度、三度傷害的創痛,因此她認為歷史正義必須擴及受難者家屬,才能召喚社會正義,真正落實轉型正義。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目前正展出作家楊逵的特展,1948年楊逵因起草「和平宣言」觸怒臺灣省主席陳誠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從沒有停止過寫作,他在1961年出獄,1976年國中國文教科書收錄〈壓不扁的玫瑰花〉(原名〈春光關不住〉),也讓楊逵成為日治時代臺灣文學作品編入國文教科書的第一人。

楊翠正是楊逵的長孫女,她代表受難者家屬致詞時表示,受難者家屬能在國家主辦的場合公開說話,這是漫長的等待過程,對家屬來說是重要的創傷療癒及和解的關鍵時刻。她說,過去超過半個世紀,台灣社會對待受害者家屬大致有三個過程,先是排斥;歧視,再來是視若無存,最後宣揚寬恕,要求家屬要具備神性,原諒殘酷的加害者,台灣社會長期曲解和解、和諧的真正意義,讓家屬在二度、三度傷害的創痛中,被迫成為禁錮的孤島,「因此對家屬來說,最大苦難不是事件發生的那一刻,而是傷口被踐踏的每天每夜那一刻,傷口總是因為新的鞭打而鮮血淋漓,永遠無法成為過去,」台灣社會也無法和解。

因此她強調,歷史正義必須擴及受難者家屬,才能召喚社會正義,打開受傷的靈魂,實踐轉型正義,她代表家屬提出轉型正義關注受難者家屬的三種意義和共同期望。她說,第一是轉型正義擴及家屬,雖然抵抗的歷史由當事人書寫,但傷痛的承擔、勇敢活下來是由家屬延續,第二因此可以召喚社會正義,政治創傷也是集體創痛,唯有擴大痛苦幅員,召喚同痛同感的集體意識,打開孤島集體治療才能召喚陽光;最後,真正落實轉型正義,我們不是有著同理共享的島嶼,也是有同痛同感的島嶼,就能一起走向陽光燦爛的台灣大道。

事實上,楊翠家族即使到了2014年,都還受到白色恐怖的陰影騷擾,當時他們在台中二妹楊靜的家中,在二二八前夕來了一位自稱是台南市警局的便衣刑警,登堂入室要找楊逵的外曾孫魏揚,宣稱是要調查台南市的孫中山銅像被毀壞一案,但顯然是未經查證就烏龍辦案,張冠李戴濫指魏揚涉案,為此楊翠和夫婿魏貽君當時也向台南市警局提出嚴正抗議,直指這是白色恐怖幽靈再現。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