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喜把台灣平埔族寫成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喜把台灣平埔族寫成詩

2022-04-30 14:45
2022..3.25〈高雄平埔族的前世今生——台灣平埔族歷史的最佳縮影〉〈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簡報封面。圖/呂自揚提供
2022..3.25〈高雄平埔族的前世今生——台灣平埔族歷史的最佳縮影〉〈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簡報封面。圖/呂自揚提供

堯港東岸有東番,天蒼野茫不知年;
荷蘭槍火衝天喊,搭加里揚屏東遷。
——〈搭加里揚之戰〉
 
烏山西麓水蛙潭,平埔散住山凹間;
社民不知何處去,唯留古契在人間。
〈水蛙潭社古契〉
 
福爾摩沙四百年,每遭世變血斑斑;
平埔入漢渾不見;血統依舊在臺灣。
〈台灣平埔族〉

《詩寫台灣》,從歷史古蹟、名山麗水、民情風俗、生態花鳥四大領域,全方位的歷史文化視野,來為吾鄉吾土福爾摩沙美麗島臺灣,來寫詩、寫文、攝影立傳。希望能寫出有「詩書大氣」的美麗島台灣。

2022年3月25日,承淡水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錢鴻鈞教授安排,在真理大學與台文系師生分享〈高雄平埔族的前世今生——台灣平埔族歷史的最佳縮影〉,一邊看著100多張歷史圖片和田野探訪攝影,一邊按年代把高雄平埔族前世今生的歷史,寫成一首一首現代四句小詩:〈喜把台灣平埔族寫成詩〉。


呂自揚(右)與真理大學台文系錢鴻鈞教授(左)合影。圖/錢鴻鈞、呂自揚提供

2021年1月5日,我在成功大學與歷史系師生分享「歷史中有詩,詩中有歷史」的〈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2022年3月25日,在真理大學分享的〈喜把台灣平埔族寫成詩〉,是「平埔族有詩,詩有平埔族」。

〈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和〈喜把台灣平埔族寫成詩〉,是開創性對台灣大歷史的二大系列詩寫。

我依年代,把高雄平埔族的四百年歷史,分寫成七首詩:

第一首〈海盜林道乾〉:「明末海寇亂福建,有賊被追逃東番;道乾遠遁柬埔寨,野史胡說到台灣。」

第二首〈搭加里揚之戰〉:「堯港東岸有東番,天蒼野茫不知年;荷蘭槍火衝天喊,搭加里揚屏東遷。」

第三首〈我是台灣平埔人〉:「祖先原住西海邊,幾代遷徙到內門;

日籍寫熟寫漢姓, 我是台灣平埔人。」

第四首〈水蛙潭社〉:「烏山西麓水蛙潭,平埔散住山凹間;社民不知何處去,唯留古契在人間。」


現場一句一句寫水蛙潭社平埔古契四句詩。圖/呂自揚提供

第五首〈田寮呂家古厝〉:「大崗山後月世界,百年古厝呂家庄;土角石頭紅屋瓦,九十二間最古香。」

第六首〈台灣平埔族〉:「福爾摩沙四百年,每遭世變血斑斑;平埔入漢渾不見,血統依舊在臺灣。」

第七首〈台灣平埔肘橫紋〉:「大崗山後平埔村,呂家世居傳基因;兒娶英國金髮女,生孫膚白肘橫紋。」

這七首詩,開創性詩寫高雄平埔族歷史,脈絡貫穿古今四百年,影像真實生動。高雄平埔族前世今生的歷史,正是台灣平埔族四百年歷史的最佳縮影。

以下是簡報摘要:

高雄平埔族,是1603年陳第〈東番記〉,就開始進入歷史記載的堯港(今高雄興達港)和打狗嶼(今高雄港)附近,皆居住有大小社平埔原住民。

1624年荷蘭入佔大員。1635年,荷蘭與新港社千人聯軍攻打堯港、大崗山附近的搭加里揚社,把房屋全部燒光,二層行溪至下淡水溪的高雄平原平埔族,全部驚慌逃遷至屏東平原,這是荷蘭時代影響福爾摩沙原住民最重大的戰爭「搭加里揚之戰」。高雄平原從此無平埔村社居住。1646年搭加里揚改名阿猴,在今屏東市。

我另根據明代《明實錄》和俞大猷《正氣堂全集》等第一手史料,證明清代《台灣府志》《鳳山縣志》以下三百年歷史書,記載明代1563年,海盜被俞大猷追剿,逃到打狗山殺土番,餘番徙為阿猴的記載,純屬訛傳,與「搭加里揚之戰」的史實相呼應。


搭加里揚之戰說明。圖/呂自揚提供

清康熙時,鳳山縣八社平埔熟番皆在屏東平原,高雄平原東邊,大崗山後田寮月世界淺山地區,包括今田寮、燕巢、旗山,居住有新港、水蛙潭、尖山、大傑顛四社熟番,由官方劃定社界。

乾隆23年(1758)清廷開始賜平埔熟番改漢姓。

乾隆35年,原住台南大員港邊,後遷至山區的新港社,助官兵追剿黃教之亂有功,官方同意新港社入墾今高雄內門木柵,與大傑顛社為鄰。

康熙年間,漸有漢人進入羅漢門和大崗山後,發生鴨雅母王朱一貴反清事件。

乾隆年間,單身福佬漢人或改漢姓社番,逐漸入墾大崗山後四社土地,並娶平埔女子定居,世代相互通婚,繁衍子孫,各自成庄。因此,世居的田寮人都有平埔血統。

漢人入墾大崗山後社番土地,依官方規定,每筆土地皆須與平埔社番立典賣契約,納大租、番租。社番因土地喪失,在清代就逐漸往內山遷徙離開原居地。


高雄田寮南勢湖呂家180年土角紅瓦古厝空照圖。圖/翻攝自齊柏林攝影,呂自揚提供

日治時代戶口調查,靠近平原的田寮和燕巢,只少數村落居住熟番。遠離平原的內門和旗山,才有許多村落仍居住新港、大傑顛社平埔族。姓力、月、車、買、東、機等特有改漢姓熟番最多。

1722年黃叔璥《台海使槎錄》,記載南北路約有100番社,日治時代,原住台灣西部沿海平原的平埔熟番,只剩零星散戶,幾乎已全部消失。

事實上,三四百年來的沿海平埔族,有的往東方山區或花蓮台東遷徙,有的是改漢姓漢化,有的與福佬客家人通婚融合,而融入漢人生活圈裡。世居的的台灣人,不分福佬客家人,身上可說都有平埔族的血統。

大崗山後田寮民間,保存清代四社土地典賣古契約有500張,是全台保存最多土地古文書的地方,有單語新港文書、新港語與漢文對照雙語契約,和單語漢文契約。

年代最早的是乾隆5年(1740)水蛙潭社的佃批(典)契約,年代最晚的是日治明治31年(1898)水蛙潭社的杜絕根盡(賣斷)契約。

這些古契,記載著三百年來的高雄平埔族,與入墾漢人融合互動遷徙的歷史,最為完整。


溫振華教授發現200多張古文書,乾隆35年水蛙潭社新港語漢文雙語古契,與陳春興藏乾隆5年漢文單語典契。圖/呂自揚提供

大崗山後田寮南勢湖呂家開基祖,約在1770年單身向水蛙潭社典購南勢湖山林耕墾,娶平埔女子,世代繁衍子孫成庄,並建有格局完整龐大,共二落92間的傳統常民石頭土角紅瓦厝,已有180年歷史,

有平埔血統的呂家人,多年前僑居美國,兒子娶英國金髮女郎,生二男孫,皆有來自高雄平埔族血統的肘橫紋。這是台灣平埔族血統,近百年來隨台灣人的移民海外,已廣傳世界各國的最佳實例。


田寮呂家人平埔血統肘橫紋傳到美國。圖/呂自揚提供

附記:

一、2021.1.5到成大歷史系分享〈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是歷史系主任陳文松教授安排。內容見2021.3.5《詩寫台灣》。

二、《詩寫台灣》寫的台灣歷史和平埔族詩,還有其他多首。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