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美軍第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向當年總統蔣介石建議成立傘兵部隊,以利對日作戰時執行空降敵後作戰,蔣介石鑑於當時空降部隊在歐洲戰場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指定駐滇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將軍進行籌備工作;隔年1月1日,陸軍傘兵第1團於雲南昆明成立,招考雲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中學以上青年學生,當時為保密取名「鴻翔部隊」作為傘兵部隊的代號。
國軍空降部隊成立初期,嚴重缺乏裝備、訓練器材,僅能實施一般步兵基本戰鬥訓練,並著重於體能訓練,直至1945年1月,傘兵第1團在美軍協助提供裝備及訓練。4月8日,為了配合二戰盟軍反攻,美軍將中華民國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 ,同時成立傘兵學校,正式具備作戰能力。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明定每年的4月8日為傘兵節,藉以紀念中華民國空降部隊的成立。
傘兵又稱空降部隊,到底是屬空軍或陸軍?傘兵是由飛機運送的,因此對於他們是歸於空軍或陸軍,各國有不同的作法。中華民國及歐美國家大多將空降兵列入陸軍管轄,而載運的飛機則屬於空軍。俄羅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則將空降兵列為空軍的一部分。同時,在作戰指揮結構上,許多國家將空降兵歸於特種部隊指揮部管轄。
時至今日,因為武器及作戰思想的發展,雖然各國軍隊仍有傘兵,但是培訓及保持傘兵作戰能量的高成本使得大多數國家無法維持師級以上的傘兵編制;加上直升機的普及化使得空降作戰另闢途徑,一些傳統傘兵因此逐漸轉型成空中突擊兵,如美國第101空師師。
中華民國傘兵至少完成五次基本傘訓,就可以配帶傘兵徽章(Parawings)。
各軍種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曲」,傘兵也不例外,不過,國民黨時代的軍歌,都充滿大中國思維。傘兵歌歌詞如下:
看朵朵的白雲 點點的流星
飄蕩在美麗的天空
我們是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傘兵
為著民族的生存,國家的和平
我們要結成一群活的長城
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嚴守紀律,服從命令
奮勇殺敵、不惜犧牲
我們是三民主義的傘兵
我們是新中國的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