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7年6月5日清晨7點45分這個時間,埃及軍人都還在刷牙、洗臉、吃早餐,以色列幻象機群卻已經抵達,開始狂轟埃及所有重要基地,炸彈當早餐,完全癱瘓埃及制空權,這是80架飛機滅掉250架飛機的大突襲;接著,以色列又一波戰鬥機群朝著敘利亞和約旦而去,就跟埃及一樣,兩國制空權瞬即喪失。失去天空的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聯軍地面部隊,就像是被柵欄圈起來的待宰羔羊…。
以色列的「94狂」:沒把三國滅掉 是覺得「適可而止」就好
這場猶太人對阿拉伯人,一小對三大的戰爭只持續了六天(6/5-10)、132小時,以色列完勝,史稱「六日戰爭」。當時以色列參謀總長,後來也擔任總理的拉賓在回憶錄中說了一段94狂的話,他說:以軍當時可以很輕鬆地攻下開羅、安曼和大馬士革這三個首都,但「適可而止」。
確實,這場戰爭的戲碼,本來是阿拉伯聯軍在整軍經武之後,要修理這個蕞爾小國以色列的,但沒想到實際演出完全反轉,以國先發制人,迅雷不及掩耳突襲,讓對手聯軍死亡2萬多人,400多架飛機被狂轟濫擊,26個機場被毀,三國空軍兩日內灰飛煙滅。以色列則損傷相對輕微,犧牲千人,飛機僅損毀26架,但換回來的,是比原來多三倍大(6.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西奈半島、迦薩走廊、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也都成了以色列的佔領地。
以色列軍隊在六日戰爭中奪下耶路撒冷,圖為軍隊在「哭牆」下。圖/取材自www.jns.org
決定性的軍事結果未必帶來決定性的政治結果
這樣的完封勝,在廿世紀戰爭史上,這可能是一場最經典而完美的快打旋風戰役,新的以色列國終於贏得了一定的戰略縱深。大部分阿拉伯領導人開始認清現實,以前的戰略目標是要讓以色列消失,現在,則轉變為讓以色列退回1967年戰爭之前的邊界就可以了。
可是,政治與外交上,以色列也一如軍事般完勝嗎?結果並非如此。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漢斯(Richard N. Haass)表示,六日戰爭沒有帶來和平,甚至連局部和平都沒有。這場也被稱為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之後,才僅僅維持幾個月和平,就又發生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阿拉伯、巴勒斯坦…,往後幾十年不管簽訂多少和平協議,但依然是這世界上永遠不動的火藥庫,漢斯感慨地認為,從這裡得到一個重要的教訓:「決定性的軍事結果未必帶來決定性的政治結果,更不用說和平了。」
中東是無底洞式的亂局
根據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分治協議,讓以色列於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後,周遭的阿拉伯鄰居都痛恨這個新興猶太國,他們認為猶太人沒資格成立一個國家,更不應在巴勒斯坦建國,他們一心一意要消滅以色列,六日戰爭之前,就已經在1948年和1956年打過兩次中東戰爭,1967年這次由埃及領軍,卻被以色列KO的,就是第三次中東戰爭。
但以色列幾次戰勝後,對占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民則採取高壓鎮壓,推行佔領地區「猶太化」的政策,驅逐阿拉伯人,並沒收他們的土地;甚至為了使佔領「合法化」,以色列並於1980年確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1年又決定在戈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在佔領區建立猶太人居民點,形成猶太人的多數地位。後來,雖然迫於國際壓力而歸還西奈半島,但目前在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戈蘭高地,則已建立了232個定居點,其中43個還是軍事據點。
資深媒體人林博文引了一名以色列學者的看法指出,六日戰爭使阿拉伯世俗主義從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伊斯蘭激進主義。已故的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開始領導巴勒斯坦人對抗以色列,以巴武裝衝突成為中東新版圖上永不停止的動亂之源。從今天看過去,六日戰爭的勝利,為以色列帶來功不補患的後果,也捅了個了無底洞式的中東亂局。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第三次中東戰爭
大紀元--以色列人對六日戰爭的困惑
美國的以色列髮夾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