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變遷劇烈,環境生態成為國人關心議題,高雄市府農業局今24(日)下午在國立科工物館,邀請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以其所指導的紀錄片「里山台灣」專題演說,農業局現場也準備了100株蘭嶼羅漢松樹苗,贈送給參與講座的民眾,盼身體力行為植樹生態保育盡力。
高雄市府農業局連續舉辦4場植樹生態講座,邀請專業達人分享「綠色台灣」經驗,今5月24日(日)由邱銘源以其所指導的紀錄片「里山台灣」發表專題演說。
自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看見台灣」掀起了空拍攝影熱潮,其鏡頭下呈現台灣高聳山巒、綿延數里河流以及城市、鄉間小路等畫面,幕幕震撼,惟也讓民眾「看見台灣」面臨環境生態等各種社會問題,反思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先生說,由於受到母親「愛鳥阿嬤」邱盧素蘭女士影響,長期投入生態工作,因此結合齊柏林導演空拍攝影團隊,提倡「里山精神」,達到台灣農村產業與生態間共生共榮的發展方式,於「里山台灣」中完整呈現,在發現台灣問題同時,他也期待透過此部影片能夠帶給大家面對問題的沉思。
「里山台灣」這部紀錄片,不是看見台灣的續集喔!」 生態工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里山台灣這部片,記錄了六年來八煙的里山經驗,如何結合在地產業與自然生態,並且實際改善農民的生計。
關於其他場2015植樹生態講座主題和講師名單,歡迎民眾至http://goo.gl/9eplXc
線上報名,更多更精采的講座資訊請上高通通-高雄Super go臉書粉絲團或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官網查詢。
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常住人口只有十戶、二十多人,平均年齡八十歲以上。一九七○年代以前,這邊有大面積的水梯田,近三十年來,隨著人口外流、老化,這裡成了大面積廢耕的水梯田。
※附註:「里山台灣」截錄
2008年,生態工法基金會進駐八煙,打算推動水梯田復耕,之後更策劃企業認養、生態學堂、生態廚房、農夫市集等專案,為八煙這個農村找到新出路,並吸引年輕人願意回鄉生活、工作。
生態工法基金會從進駐八煙首日就進行影像記錄,全將其濃縮在三千零五十二小時的「里山台灣」毛片中。
里山(SATOYAMA)並不是個地名,而是指鄉里附近的山林。2010年聯合國通過,以「里山倡議」精神作為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方式,里山精神指的就是人與鄉里附近山林的互動,既維持人類的經濟活動,又兼顧生物多樣性;關於「里山精神」,邱銘源強調「先顧腹肚、再顧佛祖」:「不能只強調生態,而忽略人的生計,…如今,八煙近一半的水梯田復耕了,農民市集讓農民有了平台行銷自家產品,農家收入大幅改善。…2013年5月,八煙聚落的「里山經驗」,成功申請加入聯合國里山倡議會員,此外,更與日本岡山縣美作市的「上山集樂」締結「姊妹田」。「里山台灣」記錄片就像濃縮版的台灣,眾多農村面臨的問題…。
※里山台灣4分鐘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dsUdZ5hiw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在國立科工物館演說(照片/高市農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