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今(2)日出席國防部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暨民國104年軍人節慶祝大會」,談到台灣人民抗日與抗戰時表示,先烈先賢做法雖各有不同,但重要的是他們都證明台灣當時雖是日本殖民地,但效忠的祖國不是日本。
儘管馬英九連日強調,前副總統、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到對岸參與紀念抗戰閱兵等活動「非常不宜」,但今天紀念活動中,馬英九對連戰的祖父連雅堂對於「抗日」和父親連震東對於「抗戰」的貢獻仍表達肯定。
馬英九指出,日本開始殖民統治後,台灣抗日行動一直持續,除武裝抗日,還有以新聞、教育及文化等方式推動非武裝抗日、爭取自治民主、設立議會的林獻堂、蔣渭水、翁俊明與連雅堂等及後期的蔡忠恕、李建興等人地下運動。台灣抗日運動持久且波瀾壯闊,令人動容。
馬英九說,抗戰時期,李友邦將軍組編「台灣義勇隊」在閩浙沿海游擊抗日;翁俊明領導「台灣革命同盟會」;謝東閔、黃朝琴、連震東等先賢也貢獻心力,「志在光復台灣,同樣令人感動不已」,李友邦之子此次也獲邀前往北京參與活動。
馬英九上午出席「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暨民國104年軍人節慶祝大會」,除了頒獎表揚國軍楷模,並以深深一鞠躬,向所有抗戰前輩表達最高的敬意與最深的感激,他也向在場人士介紹從美國等地來台參加紀念抗戰活動的外國貴賓,包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FranklinDelano Roosevelt)、杜魯門(Harry S. Truman)和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的後人。
「台灣人民抗日與抗戰,至少比中國大陸人民早30年」,提到抗日與抗戰,馬總統表示,先烈先賢做法雖各有不同,都志在追求自由、平等與民主。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證明台灣當時雖是日本殖民地,但他們效忠的祖國不是日本。台灣同胞抗日決心非常堅定,充分展現台灣主體性。
馬英九在演說中提及不少抗日與抗戰史,並強調國內關於台灣人的抗日與抗戰有些討論,「我絕對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也明白在歷史格局之中,人民面對時代與命運,有許多無奈與感傷」。
但馬也特意強調,台灣多少前輩前仆後繼,為反侵略與反殖民付出心血、甚至生命,史實俱在,不容選擇性遺忘,更不能讓子孫不知道這段歷史。「不容青史盡成灰」是他的基本態度,也是中華民國面對國史應有的態度。他說,講述這段歷史,是為先烈先賢發聲,讓當代社會對這段重要歷史留下見證,「這是我無可迴避的職責」。
馬英九說,近年關於「誰領導抗戰」爭議,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自稱領導抗戰,共軍是「中流砥柱」,忽視當年國民政府領導全國軍民8年抗戰歷史與貢獻,「我們感到非常遺憾」。
「中共曾參與抗戰,這一點我們從不否認;但中共並非居於領導地位,而是輔助地位,也是事實」,馬英九也再次重申我官方立場。
他說,10年前抗戰勝利60週年,中共曾劃分抗戰為「正面戰場」及「敵後戰場」,肯定國民政府領導正面戰場,但強調共軍在敵後戰場的貢獻。隨大量史料公開,很清楚看到,「抗戰期間不論正面或敵後,國民政府始終居於領導地位」。
馬英九也提到,抗戰期間的22次重大會戰中,中共唯一參與的「正面作戰」是民國26年9月太原會戰中的一場「平型關戰鬥」,動員第115師1個團兵力殲滅日軍500餘人補給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