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近一些事件,例如民進黨政府未經充分討論,逕行通過爭議性不低的反滲透法。原蔡英文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林靜儀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意有所指主張統一者係叛國。台大教授蘇宏達因為在臉書撰文批評故宮相關政策,一年之後遭到警察單位約談。多位民衆因為在line傳被視為有問題的文章,也被移送偵查。
即使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政府官員丶民代,振振有詞解釋上述事件,但是綜合分析,台灣政治發展出現政治逆退現象,不言自明。政治發展在1970年代十分流行,探討開發中國家的政治民主丶政治穩定丶政治文化等。新興民主國家的發展型態,特別受到重視。第三波丶變遷社會的政治秩序丶民主政治的終極丶權威國家的轉型等,相關討論丶著作不勝枚舉。
由於經濟發展與政治發展,經驗意含與評估指標,難度有別。經濟發展包括經濟成長丶經濟穩定丶經濟分配三大構面。經濟成長以經濟成長率為主,國民生產總額丶平均國民所得,已經是衡量經濟成長,頗受接受的衡量指標。經濟分配包括吉尼係數,羅尼曲線,前百分二十高所得與後百分之二十低所得比值。所得及資產的分配亦納入探討。經濟穩定評定指標包括利率丶匯率丶經濟景氣變動丶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等。
國族認同危機 政治不穩定主因
政治發展雖然無法完全採用經濟發展的衡量模式,但是政治學者也有一些共識指標,例如政治制度化丶民主政治的推動丶成熟的政治文化丶政治衝突的降低丶政治的穩定等。國家認同或民族認同的危機,係政治不穏定的主要來源,也是政治逆退的原因之一。台灣統獨對峙,對於政治發展有至深且巨的負面影響。如果掌權者刻意渲染,作為打擊不同陣營,鞏固政權的工具,民主政治必受損害。
不少威權統治國家,十之八九宣染敵對勢力滲透威脅,必須採取若干有違民主常態措施,1950-1970國民黨威權統治包括黨禁報禁,戒嚴丶動員戡亂丶中央民代以法統為由未定期改選丶違警罰法丶檢肅匪諜條例丶刑法一百條處罰行為預備犯等。當時被稱為個人獨裁丶一黨專政丶警察國家丶白色恐佈。民進黨政府宣稱台灣不會走回往昔威權統治,只是令人引以為戒的,台灣經過將近半世紀的民主發展,為何出現不少有違民主政治的措施。打著大敵當前,不得不然的旗幟,實施不少威權統治時期似曾相識的手段。
社會秩序維護法替代遭人詬病的違警罰法,有一定程度的法律規範。在網路社會,如何謹慎行使,不可讓人民動者輙咎,發生寒蟬效應。主政者的心態遭到人民質疑,未能在國家安全丶社會秩序丶基本人權保障之間,取得令人民心悅誠服的作法。中國大陸的角色,兩岸的互動,攸關台灣2300萬人民的福祉,稍有良知的政治人物,均宜謹慎行事。
主要國家領導人,以開闊胸襟,廣結民意團結對外。揆諸事實,完全相反,製造敵我意識,刻意祭出反中保台,將不同意見者冠上敵對同路人。制定語意欠明,容易引人入罪的法律。甚至喊出以叛國視之,以民主進步為口號的政黨,為何近年出現此種親痛仇快的不可思議作為。對於政治制度化,政治衝突降低丶民主政治推動丶成熟的政治文化孕育等,均呈現政治逆退的跡象。
長期觀察台灣政局變遷,得來不易的政治發展成果,彌足珍貴,全體國民正視可能政治逆退症候,齊心協力維護民主政治的成果。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