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信,掀起全球示威潮,包括智利丶伊拉克丶香港丶西班牙丶黎巴嫰丶法國等。人民示威抗爭理由不一,但是政府失能,人民政治信任感大幅下降,共同的現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語重心長,大聲疾呼全球領袖聆聽民眾心聲。
智利上百萬人上街頭,抗議長期貧富懸殊。伊拉克丶黎巴嫩街頭抗爭,多人死傷,導火線政府高官貪污腐敗。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民衆抗議獨立領袖遭到叛國罪處刑。香港從反送中升高為時代革命光復香港,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法國黃背心運動已經持續多時,儘管法國政府採取多項因應措施,仍然無法滿足人民需求。其他包括幾內亞丶厄瓜多等亦抗爭迭起,令全球矚目。
人民抗爭的理由不勝枚舉,抗爭的型態包羅萬象。民主國家,保障人民言論丶結社丶集會等自由,合法範圍的示威抗議,司空見慣稀鬆平常。此外定期選舉,人民透過選舉,淘汰不適民選公職人員。公民投票也是人民表達對公共政策的途經。所謂規範性政治參與及非規範性政治參與,在民主國家,提供人民表達政治意願的方式。可是為何愈來愈多民主國家,人民抗爭型態愈演愈烈,警民衝突迭起,暴力對峙屢見不鮮,甚至升高要求政府首長下台,解散政府,與人民革命相似。
政經、社會病因深重 民怨難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抗爭固然有當前事件引發,例如香港政府欲修改逃犯條例衍生反送中抗議。但是長期累積政治丶經濟丶社會問題,才是罪魁禍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發不可收拾。加上資訊社會,網路流通無遠弗屆,成為新型態抗爭模式。群龍無首,容易失焦,政府部門也窮於應付,抗爭更加尖銳,沒有集體談判妥協機制。阿拉伯之春開啓此種模式,結果多數國家悲劇收場。法國黃背心運動,以後陸續出現在各國。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丶反恐龍法官丶洪仲丘案等,或多或少相同痕跡。
去年韓流旋風,討厭民進黨成為九合一選舉主流,人民對於執政者不滿,在選舉時傾訴,反而證明民主選舉的功能之一。平時則透過各種政治參與途徑,紓解人民不滿。任何執政者,無法完全滿足人民需求,不言而喻。尤其多元社會,人民政治資訊互通,期待升高,執政者有限政府資源,無法面面俱到。由各民主國家,政黨輪替頻繁,人民對於主要政黨的批評,民粹主義興起,極端政黨及非典型政治人物崛起,可以略知一二。
政治學對於政治信任感丶政治疏離感丶政治功效意識,有若干研究成果。這三種測量一般人民的政治態度,彼此相關,均反映人民對於政府丶政治人物丶主要政黨丶重大公共政策,甚至政治社群(例如國家定位丶國家認同)的認知丶評價,及可能行動傾向。對於實際從事規範性丶非規範性政治參與,或激烈性抗爭行動,均有顯著影響。政治疏離,對於政治運作丶政府丶政治人物丶主要政黨等長期不信任,日積月累,可能形塑政治犬儒意識。不少政治冷默或反而參與激烈抗爭者,具有此種心理特質。
政府施政良否,政治人物的操守丶長期累積的政治形象,人民的政治知識丶政治意向等,綜合形成人民的政治信任感。全球演變,政府失信,掀起示威潮,付出重大代價,頗值正視警惕,包括台灣。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