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論】交還議事槌這梗,真經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論】交還議事槌這梗,真經典!

 2014-04-12 20:32
歸還議事槌這一場秀,象徵人民告訴立委:誰才真正的主人(攝影:記者何豪毅)
歸還議事槌這一場秀,象徵人民告訴立委:誰才真正的主人(攝影:記者何豪毅)

萬般沒料到,交還議事槌這梗,竟把原本衝撞體制的濃濃肅殺感,調理得趣味盎然。看到這幕,本仍擔憂國是之際,卻因這群新生一代的創意亮點,而出現了療癒、鬆了一口氣的心情。

318學運落幕,幾位主事者都承認佔領立法院議場是美麗的錯誤,因為當時原本設計只是要在議場前廣場前的靜坐快閃行動,卻意外發現議場無人,最後演變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國會被佔領的學生運動。

學生的訴求很簡單,反服貿,整個活動的精神,就在議事槌歸還立院儀式的一張紙條32字,「政令宣導,罔顧民意,既不民主,又無法治;先有條例,再來審議,給我民主,其餘免談」。這些老生常談的言語,民進黨及台聯黨立委和政治人物,過去一年多以來,反服貿的活動沒有少辦過,話也沒有少講過,但就是激不起民眾的共鳴。台聯黨反服貿地方宣導,少說超過六百場,但還是被支持學運的民眾痛罵甚麼都沒有做。

分析這次學生運動能夠成功,帶動學生風潮,主要原因是使用年輕人的語言,活動創意十足。過去,民進黨的演講台都是以台語為主,能夠成為名嘴,都是台語演講唱作俱佳,以蔡英文為例,為了配合支持者,常常要講起不輪轉的台語。然而,這次學運的主角,都是學生和教授,所以在講台上都使用國語,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挑戰。現在學生聽不懂台語,當然不會到民進黨、台聯的傳統造勢活動,學運不受政黨干擾,語言使用不受限制,用年輕語言講給學生聽,當然一聽就懂。

這次學運能夠成功,網路串聯當然是主因,但是核心內涵還是活動創意。330黑潮前,以不到幾小時的驚人速度募集600多萬元,由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操刀,在紐約時報刊登學運廣告;黑潮當日,五十萬人已經夠高潮了,但是學生還是能透過網絡,連結海外60幾個城市學生,透過網路與台灣同步反服貿,讓整個活動出現「國際化」的效果,實在令人讚嘆佩服不已。

但最經典的創意莫過於議事槌的梗。

在四月七日學生宣布在四月十日下午六點退出立法院後,新聞媒體就開始報導失蹤的議事槌。經過兩天的發酵,才又傳出由黃國昌保存,結果在退出立院之時,學生團體代表江其冀宣布「將議事槌交還給屬於人民的立法院」,消失多時的議事槌被放在紅色托盤上,連同小說「官場現形記」,一起被放回主席台,還留有「政令宣導,罔顧民意,既不民主,又無法治,先有條例,再來審議,給我民主,其餘免談」字條。這一場秀,戲劇張力十足,象徵人民授權給代議士,告訴立委們,人民才真正的主人。

一場學運延續了24天,如今笑看從頭,當天竟能衝進議場,就實在夠諷刺的了;但沒想到結尾更殺,竟然來上一段擺出官場現形記的反諷劇。實在太經典,太有才了。

只能說,學生太有創意了,讓媒體記者隨時有話題可報導。媒體愛學生,再透過宣傳,民眾能不愛學生嗎?

相關新聞列表